《去常德州中感赋》 秋瑾

清代 秋瑾

一出江城百感生,论交谁可并汪伦?
多情不若堤边柳,犹是依依远送人。

秋瑾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去常德州中感赋》秋瑾 翻译及注释

《去常德州中感赋》是一首清代诗词,作者是秋瑾。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出江城百感生,
论交谁可并汪伦?
多情不若堤边柳,
犹是依依远送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离开常德州时的复杂感受和离别之情。作者在江城离别时,心中涌动着百般的情感,思考着交往友谊的真谛。作者认为,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得到,很难与汪伦这样的贤人并驾齐驱。然而,作者认识到自己的多情并不及堤边的柳树,它们依依不舍地远远送行,表达着更深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离开常德州时的情感变化,展示了作者对友谊的思考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的江城象征着离别的场景,而百感生则表达了作者心中复杂的情感涌动。作者在思考友谊时提到了汪伦,将其作为一个标杆,暗示了对真正友谊的向往和追求。然而,作者也自省地表示,自己的多情并不及堤边的柳树,这种形象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离别的伤感。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在离别之际内心的复杂感受。通过描绘江城和堤边柳树,作者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对友谊和离别的思考,并展示了对真挚友谊的向往。这首诗词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去常德州中感赋》秋瑾 拼音读音参考

qù cháng dé zhōu zhōng gǎn fù
去常德州中感赋

yī chū jiāng chéng bǎi gǎn shēng, lùn jiāo shuí kě bìng wāng lún?
一出江城百感生,论交谁可并汪伦?
duō qíng bù ruò dī biān liǔ, yóu shì yī yī yuǎn sòng rén.
多情不若堤边柳,犹是依依远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