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朝代分类: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
两揆光天秩,三朝奉帝熙。何言集大鸟,忽此丧元龟。坐叹公槐落,行闻宰树悲。壑舟今已去,宁有济川期。
虚舟动又静,忽似去逢时。触物知无迕,为梁幸见遗。因风到此岸,非有济川期。
稚金避老火,暑势万骄盈。朱光烁厚地,万叶焦无声。夫子久倦游,得郡为亲荣。束装待驺吏,归期殊未成。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
结绿处燕石,卞和不必知。所以王佐才,未能忘茅茨。罢官梁山外,获稻楚水湄。适会傅岩人,虚舟济川时。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伐竹为桥结构同,褰裳不涉往来通。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
雨过远山出,江澄暮霞生。因浮济川舟,遂作适野行。郊树映缇骑,水禽避红旌。田夫捐畚锸,织妇窥柴荆。
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新笋紫长短,早樱红浅深。烟花云幕重,榴艳朝景侵。华实各自好,讵云芳意沉。
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
舟行观山无定姿,篷底兀坐真儿痴。层崖复岭正杂遝,平冈横阜俄逶迟。晴岚参天固竞秀,深崖挺石尤多奇。遥岑浮眉绿点点。
少日才华接贵游,老来忠义气横秋。未应白发如霜草,不见丹砂似箭头。顾我今成丧家狗,期君早作济川舟。汉家宗庙英灵在,定是寒儒浪自愁。
草堂昨夜春风起,万树梅花月如水。相过谁解论襟期?吾州太守山东李。太守自是文章公,文章政事皆从容。长身玉立冰雪胸,标致政与梅花同。
总序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