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诗词(共21首)

《钱氏池上芙蓉》 明·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 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 别有池塘一种幽。

《为陈子复画扇戏题》 明·文徵明

长松荫高原,虚亭写清泚。
重重夕阳山,忽堕清谈里。
吾生溪壑心,苦受尘氛累。
昔从笔墨间,涂抹聊尔耳。

《丙辰岁除》 明·文徵明

二十七年成抵用,半供忙走半闲过。
挑灯又守今番岁,对酒愁听去日歌。
平世及知更事少,穷身惟恐受恩多。
尽情试检床头历,奈尔匆匆此夜何。

《初夏次韵答石田先生》 明·文徵明

腥红簇簇试榴花,四月江南恰破瓜。
山鸟初闻脱布裤,美人能唱《浣溪沙》。
方床睡起茶烟细,矮纸诗成小草斜。
为是绿阴将结夏,两旬风雨洗铅华。

《暮春斋居》 明·文徵明

翠箔昼重重,寒深雨更浓。
碧鲜浮草色,闲淡敛云容。
未遣愁欺病,还资静养慵。
蹉跎裘褐在,强半负春秾。

《崇义院杂题》 明·文徵明

六月门前暑似炊,殿堂深处未曾知。
晚凉浴罢思归去,更为松风伫少时。

《题画兰》 明·文徵明

手培兰蕙两三栽,日暖风微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饮酒》 明·文徵明

晚得酒中趣,三杯时畅然。
难忘是花下,何物胜尊前。
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
唯应骑马客,输我北窗眠。

《夏日睡起》 明·文徵明

绿阴如水夏堂凉,翠簟含风午梦长。
老去自于闲有得,困来每与客相忘。
松窗试笔端溪滑,石鼎烹云顾渚香。
一鸟不鸣心境寂,此身真不愧羲皇。

《春归》 明·文徵明

三月春光积渐微,不须风雨也应归。
与人又作经年别,回首空惊昨梦非。
江燕雏引芳草满,林莺出谷杏花稀。
沈郎别有伤情地,不为题诗减带围。

《游西苑》 明·文徵明

宛转瀛洲带幔坡,蜷玉蝀压银河。
广寒遥见空中树,太液微生雨后波。
云卷红妆千步障,风吹琼盖万年柯。
太平见说宸游简,驰道青青长薜萝。

《采莲图》 明·文徵明

横塘西头春水生,荷花落日照人明。
花深叶暗不辨人,有时叶底闻歌声。
歌声宛转谁家女,自把双桡击兰渚。
不愁击渚溅红裳,水中惊起双鸳鸯。

《乞猫》 明·文徵明

珍重从君乞小狸,女郎先已办氍毹。
自缘夜榻思高枕,端要山斋护旧书。
遣聘自将盐裹箬,策勋莫道食无鱼。
花阴满地春堪戏,正是蚕眠二月余。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 明·文徵明

十里扶舆渡野塘,旋穿松峤入苍苍。
风吹麦叶平畴乱,日炙草花村路香。
春色酿晴供乐事,岩光摇翠落飞觞。
清忙刚被山灵笑,却笑担夫为底忙。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 明·文徵明

舟行欲尽有人家,记得横桥是上沙。
南望风烟随鸟没,西来墟落带山斜。
暖催新绿初归柳,水映酣红忽见花。
残酒未醒春困剧,汲溪聊试雨前茶。
¤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 明·文徵明

不教尘负踏青游,出郭聊为一笑谋。
新水已堪浮艇子,好山无赖上眉头。
风撩鬓影春衫薄,树罨溪阴翠幄稠。
一坞桃花偏入意,江村桥畔小淹留。
¤

《新秋》 明·文徵明

江天七月火西流,残暑萧然一雨牧。
手把芙蓉惊欲暮,身如蒲柳不禁秋。
凉风作意侵团扇,斜日多情近小楼。
有约南湖将艇子,晚香吹满白蘋州。

《新秋》 明·文徵明

江城秋色净堪怜,翠柳鸣蜩锁断烟。
南国新凉歌《白苎》,西湖夜雨落红莲。
美人寂寞空愁暮,华发凋零不待年。
莫去倚阑添怅望,夕阳多在小楼前。

《内直有感》 明·文徵明

天上楼台白玉堂,白头来作秘书郎。
退朝每傍花枝入,儤直遥闻刻漏长。
铃索萧闲青琐静,词头烂熳紫泥香。
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然在故乡。

《秋兴》 明·文徵明

浮云奄忽互相逾,北首长安万里余。
灞上将军真戏尔,回中消息近何如。
祥麟谁见游郊薮,塞雁空闻有帛书。
泽国西风秋正急,有人东望忆鲈鱼。

《除夕》 明·文徵明

拨尽炉灰夜欲晨,不知飘泊潞河滨。
灯花自照还家梦,道路谁怜去国人。
浩荡江湖容白发,蹉跎舟楫待青春。
只应免逐鸡声起,无复鸣珂候紫宸。

文徵明简介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旋即便致仕归乡。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年九十岁。有《甫田集》。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