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灾横被十三州,百万苍生手抚柔。宪府乍临新邑洛,宣房已复旧河流。衣冠南渡仍余宋,瀍涧东来尚自周。列郡分明望丰采,安危须共主分忧。
东角门前十馆开,史家自昔总难才。病容野客随行入,远喜诸公取次来。气合每联朝食坐,事多长后午朝回。扬雄识字今谁及,疑义须烦一一裁。
秋入吴江一叶飞,归来游子着朝衣。乡人始识文章贵,仕路休嫌定省稀。宝带桥边舟泛泛,白云司里树依依。路经震泽人应问,太史周南胡不归。
儿胡儿,女胡女,女嫁胡儿娶胡妇。唯有老身从汉来,椎结毡裘作胡语。当时从驾土木间,匈奴驱我不得还。朝看鹞儿岭,暮宿木叶山。
茫茫大海浮穹壤,日月升沉鳌背上。其间物怪何所无,海马天吴大如象。有鱼如屋鲎如帆,虾最细微犹十丈。鬇鬡怒气须如戟,力战洪涛欲飞出。
二月南宫看柳条,知君已上秣陵桡。杨家制作多传后,苏子文章合在朝。梦草池边歌郢雪,雨花台上望江潮。谁知东上门前路,此后行来分外遥。
逢君未久送君行,十载同窗几日情。平狱旧推于定国,按刑新过汉阳城。雁回千里书须寄,春到三湘草自生。收拾楚材归药笼,湖南宾客总知名。
人生七十古来少,嗟我如今已半之。来日更添如许久,余生能得几多时。功名似昚长遭退,学问如船逆上迟。万事悠悠只如此,青山能负白云期。
奉天朝罢晓曈昽,敕使传宣御苑东。好雨晴时三月里,銮舆遥过百花中。东皇默运无言化,南国新收不战功。归坐明堂还布德,豫游分与万方同。
赓歌千载盛明良,宸翰如今更炜煌。漫衍鱼龙看未了,梨园新部出《西厢》。
北固山前驻翠华,殷勤来访相臣家。太湖怪石惭多幸,也得相随载后车。
赵普元为社稷臣,君臣鱼水更何人。难虚雪夜相逢意,海错犹堪佐酒巡。
三顾频繁亦未闲,金陵东下是金山。分明铁瓮头边路,载得贤人与共还。
二水三山入豫游,八方无事更何忧。秦淮流水悠悠在,好与官家造酒楼。
燕云漠漠锁重楼,八骏驱驰正未休。莫道十旬犹不返,金陵原是帝王州。
缚得踪王气转雄,凯歌声里拥元戎。发纵不用萧丞相,合与官家第一功。
彭蠡风帆一箭收,九江安庆是安流。说与藩王徐送款,亲臣无数要封侯。
安化跳梁即日平,中原群盗敢纵横。鸿都造乱谁堪使,除是君王自领兵。
少年天子重边功,乌帽戎衣手角弓。行遍渔阳并上谷,并无虏骑到云中。
白草茫茫走乱沙,边风猎猎动胡笳。燕山台殿虽然好,宣府元来我是家。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