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造句


“相国”的解释

相国[xiàng guó] 相国 (中国古代官职)相国,又称相邦,起源于春秋晋国,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 战国时代称为“相邦”,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斿,秦国最后1个相国是吕不韦(秦国吕不韦)。吕不韦被免职后,嬴政认为相国权力过大,于是暂时废除了相国职务。汉王刘邦即汉王位后,又重新设立相国职位,后代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汉朝第1个相国是韩信,然后是曹参第1次任相国、傅宽、萧何第1次任相国、樊哙、周勃、萧何担任,萧何第2次任相国死后,曹参继任。曹参第2次任相国之后,暂时不设相国。吕雉死后,他侄子吕产担任相国,吕产之后直到东汉中期,一直无人担任相国职务,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相国名称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词。《史记》萧何、曹参的传记为《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之后,相国官职正式任命一般是篡位的权臣。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敬称相国。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称相国。但相国与“丞相”一职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而且相国地位高于丞相。《史记》中也记载了汉相国和汉丞相是同时并存的职务,而且汉相国地位高于汉丞相。此外,汉初的各个诸侯国也都同时设有相国和丞相职务,例如燕王臧荼的燕相国温疥和燕丞相昭涉掉尾。另外,相国在同一时间只能有1个。丞相在同一时间可以有多个,例如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这2人在同一时间为丞相。 相国 (词语)相国,汉语拼音xiàng guó,是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



用“相国”造句 第11组

101、特在渑池摆下酒筵,以款待相国大军,如此可够意思?另外再奉送你一个消息,虎牢关守将赵岑已经献关投降了,关东联军即刻便到。

102、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监院源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本就没有名叫空智的高僧,并且从其言谈举止、还有穿皮鞋的细节完全可以判断,所谓高僧是假僧人。

103、相国董陶的妾父汪太,本是财通四海家产丰厚的大商贾,但富而不仁,不但隐财不报,还毒害邻里,继续聚敛。

104、二人原来是酸枣门外的泼皮破落户,只靠*博讨钱为生,后来跟了大相国寺遣来看守菜园的花和尚鲁智深,权且做了记名弟子。

105、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106、我不和你磨牙费嘴,刘相国在哪,太尉有令!

107、以八金买倡妇,实为亲王孙女、相国侄妇、进士夫人。

108、寺前有桥名相国寺桥,低平如州桥,不通舟船,平时尚称清静,但一遇市集开放之日,则百业汇集,人如海潮,噪聒如雷,这时使人真正感到东京心脏的跃动。

109、身为相国的萧何是谦卑的,正是这种谦卑的美德让他一次次躲过了灭顶之灾。

110、历史上最不顾脸面的太后当属赵姬,她觉得相国吕不韦不能满足其淫乐,便把性能力超强嫪毐藏在后宫,以致攘成大祸,被始皇帝打入冷宫。


用“相国”造句 第12组

111、这几天武植潘金莲在稗官的陪同下,游览了里城与外城的概貌,游览了大相国寺、开宝寺、铁塔、州桥、晓市和夜市等。

112、阅之,则相国张文忠为县令时所著,采古人嘉言懿行,为郡县楷式,命曰《牧民忠告》。

113、董卓被封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势震天。

114、吕相国属意于谁,老媪岂不知?如今的朝廷,二皇子、五皇子声望渐隆,攀龙富贵者众;三皇子虽然势力较弱,但也有许多不得志的官员进行押宝。

115、北宋时期,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在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而后因难守寺院清规,投奔大相国寺安身。

116、不韦继任相国,被尊称为“仲父”,食邑还增加了蓝田十二县以及。


相国


关于相国的诗句

关于相国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