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若 bùruò
[not as good as;not equal to;not up to;had better;would rather] 即不如
不若与人。——《孟子·梁惠王下》
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比不上。《战国策.齐策一》:「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三国演义.第二回》:「我三人义同生死,岂可相离?不若都投别处去便了。」也作「不及」、「不如」。
不善。
《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英语 not as good as, not equal to, inferior
法语 pas aussi bon que, pas égal à, inférieur
【不字的详细解释】:[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若字的详细解释】:[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曾国藩
夏雨骤然而作,戛然而止,来得粗犷,豪爽,不若秋雨的缠绵,悱恻,散乱如丝,乱人心扉。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与其救疗于有救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雪忿不若忍耻为高。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
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