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辞 tǔ cí 吐辞(吐辞) 亦作"吐词"。2.发言。亦谓写作诗文。 唐李白《献从叔当涂宰相阳冰》:“吐辞又炳发,五色罗华星。”


吐辞的读音 吐辞的意思


拼音读音:tǔ cí]
汉字注音:ㄊㄨˇ ㄘˊ
简繁字形:吐辭

基本解释

1.亦作"吐词"。 2.发言。亦谓写作诗文。

吐辞

tǔ cí
吐辞(吐辞)
亦作"吐词"。2.发言。亦谓写作诗文。
唐李白《献从叔当涂宰相阳冰》:“吐辞又炳发,五色罗华星。”


“吐辞”的单字解释

吐字的详细解释】:[tǔ]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吐核儿(húr)。吐痰。2.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吐穗儿。吐絮。蚕吐丝。3.说出来:谈吐。吐露。吐字。吐实情。[tù]1.(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吐血。上吐下泻。2.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

辞字的详细解释】: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3.告别:辞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吐辞”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