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辟 dàpì
[capital punishment;sentence of death;crime punishable by death] 古代五刑之一,死刑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死刑。古代五刑的一种。
《礼记.文王世子》:「刑狱成,有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一上刑罚,僧徒熬苦不过,只得从实供招,就押到寺中起赃来为证,问成大辟,立时处决。」
英语 death sentence, crime punishable by death
【大字的详细解释】:[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辟字的详细解释】:[bì]1.君主:复辟。2.姓。3.排除:辟邪。4.同“避”。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辟举(征召和荐举)。[pī][辟头](pītóu)同“劈头”。[pì]1.透彻:精辟。透辟。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辟谣。辟邪说。3.法律;法:大辟(古代指死刑)。
时明帝喜发举,数有以轻微而致大辟者,朗终不能有所谏止,又未尝进一善人,帝亦以是亲爱;每顾问之,多呼其小字阿稣,数加赏赐,为起大第於京城中。
尽削圣武所用酷峻之法,废酷刑十三种,减大辟九十六条,减流入徙者七十条,削繁去蠢,宽仁慎刑。
十月十二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罪无轻重,已发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系囚见徒,常赦所不愿者,咸赦除之。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
(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三当家的手舞大刀边砍边骂,又是一个仰头大辟,不过刚刚举起的大刀,怎么也没有落下来。
大辟之刀完美的满足了这个条件。
有司奏壹大辟,或以为宜加焚裂,用彰元恶。
制奉先县同赤县,以所管万三百户供陵寝,三府兵马供宿卫,曲赦县内大辟罪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