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 duìzhàng
(1) [antithesis;match both sound and sense in two poetic lines]∶[律诗、骈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2) [wage war] 〈方〉∶交战
对著仪仗。唐时正殿设有仪仗,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奏事,及御史弹劾百官,都是对著仪仗上奏。
《旧唐书.卷九二.萧至忠传》:「旧制:大臣有被御史对仗劾弹者,即俯偻趋出,立于朝堂待罪。」
《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唐纪二十七.玄宗开元五年》:「诸司皆于正牙奏事,御史弹百官,服豸冠,对仗读弹文。」
诗文中句子的对偶。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句自为对偶者。」
英语 antithesis (two lines of poetry matching in sense and sound), to fight, to wage war
法语 antithèse, combattre, faire la guerre
【仗字的详细解释】:1.兵器的总称:仪仗。明火执仗。2.拿着(兵器):仗剑。3.凭借;倚仗:狗仗人势。他仗着自己老子的势力欺负人。4.指战争或战斗:胜仗。败仗。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打好春耕生产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