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 chǐdú
[correspondence (of an eminent writer)] 长一尺的木简;信札
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汉书·陈遵传》
寄长怀于尺牍。——杜笃《吊比干文》
尺牍,本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后借指书信。
《文选.潘岳.杨荆州诔》:「草隶兼善,尺牍必珍。」
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尺字的详细解释】:[chǐ]1.市制长度单位。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尺约合33.33厘米。2.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用的器具:卷尺。丁字尺。3.像尺的东西:计算尺。[chě]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牍字的详细解释】:1.古代写字用的木简。2.公文;书信:文牍。尺牍。
中国古代尺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魏晋六朝行草尺牍独特的章法形式的出现绝非偶然。
正是由于唱和诗鲜明的交际性、承担尺牍的功能、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以文为诗”。
我们应该看到,只要学会辩证地扬弃,尺牍专用语在现代信函写作中仍然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能文,尤工尺牍,词以小令见长,苏轼称其“入刀笔三昧”。
唱和诗鲜明的交际性及承担尺牍的功能,对于重新认识“以文为诗”具有新的意义。
尺牍,是古人对书信的一种雅称。
进一步论述吴门书派文人尺牍艺术的历史价值及其影响。
因为尺牍也是用宣纸、循古制,用毛笔行书竖行写就的。
他从腰间褡包内摸出厚厚两轴绢丝手卷,递给紫元宗,道:昔年我拜访道宗祖师,他们多馈赠所著道书,都是些竹简尺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