屨怎么读 屨的意思
“屨”字共有1个读音: [jù]
屨字的意思
同“屦”。
屨字的基本解释
● 屨
jù ㄐㄩˋ
古代用麻葛製成的一種鞋:屨賤踴貴(鞋價低賤而假肢卻很貴,形容社會黑暗,統治者慘無人道,濫施酷刑)。 踐踏。 同“屢”。
英语 straw sandals; tread on
德语 Sandalen (S)
法语 sandale
屨字的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屨
屨 jù
〈名〉
(形聲。从履(鞋子)省,婁聲。本義:用麻、葛等製成的單底鞋) 同本義。後泛指鞋 [straw sandals]
屨,履也。——《說文》。段注:「今時所謂履者,自 漢以前皆名屨。」
掌王及後之服屨。——《周禮·屨人》
共其資糧屝屨。——《左傳·僖公四年》。疏:「絲作之曰履,麻作之曰屝,粗者謂之屨。」
糾糾葛屨,可以履霜。——《詩·魏風·葛屨》
又如:屨賤踊貴(因受刖刑而斷足的人多,鞋沒有了,售價低賤;然而購踊(假腳)的人多,踊價一時暴漲);屨人(周禮官名。天官之屬,掌管王與後的衣服鞋屨);屨及劍及(比喻行動堅決迅速,急起直追);屨縷(織屨緝馬)
詞性變化
◎ 屨
屨 jù
〈動〉
踐踏 [tread on;trample]
身屨典軍。——《史記·季布欒布傳》
屨般首,帶修蛇。(般首:指虎一類猛獸。)——揚雄《羽獵賦》
又如:屨企(踮腳而望);屨校(帶上腳鐐。校:銬足的刑具)
屨字的辞典解释
鞋子。《說文解字·履部》:「屨,履也。」《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三國演義·第一回》:「家貧,販屨織蓆為業。」
動踐踏。《文選·揚雄·羽獵賦》:「屨般首,帶脩蛇。」唐·李善·注:「屨,謂踐履之也。」
康熙字典解释
屨【寅集上】【尸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九遇切《集韻》《韻會》俱遇切《正韻》居御切,𠀤音句。《說文》履也。从履省,婁聲。
又鞮也。《徐曰》鞮,革履也。《釋名》屨,拘也,所以拘足也。《周禮·天官》屨人掌王及后之服屨。《註》複下曰舄,禪下曰屨。《疏》複下謂重底,禪下謂禪底也。《儀禮·士喪禮》夏葛屨,冬白屨。《禮·曲禮》侍坐於長者,屨不上於堂。
又《增韻》同鞻。《周禮》有鞮鞻氏。
说文解字解释
说文解字
屨【卷八】【履部】
履也。从履省,婁聲。一曰鞮也。九遇切
说文解字注
(屨)𡳐也。晉蔡謨曰。今時所謂𡳐者、自漢以前皆名屨。左傳。踊貴屨賤。不言𡳐賤。禮記。戶外有二屨。不言二𡳐。賈誼曰。冠雖敝。不以苴𡳐。亦不言苴屨。詩曰。糾糾葛屨。可以𡳐霜。屨、舄者一物之別名。𡳐者足踐之通稱。按蔡說極精。易、詩、三禮、春秋傳、孟子皆言屨。不言𡳐。周末諸子、漢人書乃言𡳐。詩、易凡三𡳐。皆謂踐也。然則𡳐本訓踐。後以爲屨名。古今語異耳。許以今釋古。故云古之屨卽今之𡳐也。周禮屨人。掌爲舄屨。鄭云。複下曰舄。襌下曰屨。古人言屨以通於複。今世言屨以通於襌。俗易語反與。方言。屝屨麤𡳐也。𡳐其通語也。从𡳐省。婁聲。九遇切。古音在四部。一曰鞮也。革部鞮下曰。屨也。二字爲轉注。方言曰。襌者謂之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