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én
  • xiàn
  • tōng
  • kǎo

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文献通考书名。简称《通考》,宋元之际马端临撰。348卷。因“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故名曰《文献通考》”(《自序》)。记载上古至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的沿革门类较杜佑《通典》分析为详,计有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职役考、征榷考、市籴考、土贡考、国用考、选举考、学校考、职官考、郊社考、宗庙考、王礼考、乐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帝糸考、封建考、象纬考、物异考、舆地考、四裔考等24门。除因袭《通典》外,兼采经史、会要、传记、奏疏、论及其他文献等,资料较《通典》丰富,于宋代典章制度尤称详备。其中刑考分为刑制徒流、详谳、赎刑、赦宥等。可供研究中国法制史参考。


文献通考的读音 文献通考的意思


拼音读音:wén xiàn tōng kǎo]
汉字注音:ㄨㄣˊ ㄒㄧㄢˋ ㄊㄨㄥ ㄎㄠˇ
简繁字形:文獻通考

基本解释

书名。宋元之际马端临著。三百四十八卷。记载上古到南宋宁宗时历代典章制度沿革。体例仿杜佑《通典》,但分类更细,计有田赋、钱币、户口等二十四门。

辞典解释

文献通考  wén xiàn tōng kǎo  ㄨㄣˊ ㄒㄧㄢˋ ㄊㄨㄥ ㄎㄠˇ  

书名。元马端临撰,三百四十八卷。以通典为本而增广之,所述典制,上承通典,下迄宋宁宗,共分二十四门,书中记宋朝制度最详,宋史各志所备者,大抵皆载于此。
简称为「通考」。

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书名。简称《通考》,宋元之际马端临撰。348卷。因“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故名曰《文献通考》”(《自序》)。记载上古至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的沿革门类较杜佑《通典》分析为详,计有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职役考、征榷考、市籴考、土贡考、国用考、选举考、学校考、职官考、郊社考、宗庙考、王礼考、乐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帝糸考、封建考、象纬考、物异考、舆地考、四裔考等24门。除因袭《通典》外,兼采经史、会要、传记、奏疏、论及其他文献等,资料较《通典》丰富,于宋代典章制度尤称详备。其中刑考分为刑制徒流、详谳、赎刑、赦宥等。可供研究中国法制史参考。


“文献通考”的单字解释

文字的详细解释】: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献字的详细解释】:1.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献花。献旗。贡献。把青春献给祖国。2.表现给人看:献技。献殷勤。3.姓。

通字的详细解释】:[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考字的详细解释】:1.测验;考试:高考。大考。2.提出问题让对方回答:一下子被考住了。3.检查:考勤。4.研究:考古。5.指死去的父亲: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