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1.杉树,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树冠的形状像塔,叶子长披针形,花单性,果实球形。木材白色,质轻,有香气,供建筑和制造器具等用。
2.(Shān)姓。
[shā]义同“杉”(shān)①,用于“杉木、杉篙”。
基本字义
● 杉
shān ㄕㄢˉ
◎ 常绿乔木,树干很高很直。木材白色,质轻,有香味,可供建筑和制器具用。
其它字义
● 杉
shā ㄕㄚˉ
◎ 义同(一):杉木。杉篙。
英语 various species of pine and fir
德语 Kiefer (S),Tanne (S),Zeder (S),Kiefer (S),Tanne, Fichte (S),Zeder (S)
法语 sapin de Chine,Cunninghamia lanceolata
详细字义
◎ 杉 shā
〈名〉
(1) 义同“杉”( shān ),用于“杉篙”“杉木”
(2) 另见 shān
基本词义
◎ 杉 shān
〈名〉
(1) 亦称“沙木”,“杉木”,“杉树” [China fir]。杉科,常绿乔木。冠塔状,叶长披针形,果实球形。高可达三十米以上。木色白或淡黄,木纹平直,结构细致,易加工,能耐朽,受白蚁的危害较少。供建筑、桥梁、造纸、造船等用。如:水杉;红杉;紫杉
(2) 另见 shā (口语)
杉ㄕㄢshān讀音 名
植物名。杉科杉木屬,常綠喬木。樹幹端直,高數丈,樹皮縱裂。葉線狀針形,螺旋狀著生。單性花,秋天結卵圓形毬果。木材可供建築和製造器具用,用途甚廣。多栽培在八百公尺到一千八百公尺高的山地。
杉ㄕㄚshā語音(一)之語音。
杉【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所銜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師銜切,𠀤音衫。《說文》作檆。《爾雅·釋木》作煔。《郭註》煔似松,生江南,可以爲船。
櫼【卷六】【木部】
楔也。从木韱聲。子廉切
(櫼)楔也。玄應書曰。說文櫼、子林切。今江南言櫼。中國言㞚。楔、通語也。㞚、側洽切。按子林切葢本說文音隱。今江浙語正作知林切。不作子林也。木工於鑿枘相入處有不固。則斫木札楔入固之。謂之櫼。櫼亦作鉆。戰國策。蘇秦謂趙王曰。柱山有兩木。一葢呼侣。一葢哭。問其故。曰吾苦夫匠人且以繩墨案規矩刻鏤我。一曰此非吾所苦也。是故吾事也。吾所苦夫鐵鉆然自入而出夫人者。今臣使於秦而三日不見。無有爲臣鐵鉆者乎。鉆自入而出、謂以大鐵鉆釘入大樹一邊。旣析破。乃取樹之一邊爲用。夫人者、言此人冣所苦也。今四川建昌山中取桫方。皆以楔釘入。取陽面一塊。而樹尚卓立。蘇秦以此喻離閒之人也。蘇秦謂鐵器。許謂木札。其用正同。周禮注飛鉆、當作此解。砧音。從木。韱聲。子廉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