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塚書的读音 汲塚書的意思
汲冢书 西晋武帝时,在汲郡(今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并出土的一批竹简古书。 关于竹简出土的具体时间,传世文献中总共记有咸宁五年(即公元279年。见《晋书·武帝纪》 )、太康元年(280年。《春秋左传集解·后序》)、太康二年(《晋书·束皙传》)及太康八年(《尚书·咸有一德正义》)等四种说法。
- 汲
- 塚
- 書
“汲塚書”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jí zhǒng shū]
- 汉字注音:
- 简繁字形:
- 汲冢书
- 是否常用:
- 否
“汲塚書”的单字解释
【汲】:1.从下往上打水:从井里汲水。2.姓。
【塚】:同“冢”。
【書】:1.“书”的繁体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汲塚書”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晋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所得的数十车竹书。内有《纪年》﹑《易经》﹑《易繇阴阳卦》﹑《卦下易经》﹑《公孙段》﹑《国语》﹑《名》﹑《师春》﹑《琐语》﹑《梁丘藏》﹑《缴书》﹑《生封》﹑《大历》﹑《穆天子传》﹑《图诗》﹑及杂书《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等,共计七十五篇。竹书皆先秦科斗字。晋武帝命荀勖撰次,以为《中经》。原简早已不传。参阅《晋书.束晰传》﹑《荀勖传》。
网络解释
汲冢书
西晋武帝时,在汲郡(今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并出土的一批竹简古书。
关于竹简出土的具体时间,传世文献中总共记有咸宁五年(即公元279年。见《晋书·武帝纪》 )、太康元年(280年。《春秋左传集解·后序》)、太康二年(《晋书·束皙传》)及太康八年(《尚书·咸有一德正义》)等四种说法。
基本解释
晋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所得的数十车竹书。内有《纪年》﹑《易经》﹑《易繇阴阳卦》﹑《卦下易经》﹑《公孙段》﹑《国语》﹑《名》﹑《师春》﹑《琐语》﹑《梁丘藏》﹑《缴书》﹑《生封》﹑《大历》﹑《穆天子传》﹑《图诗》﹑及杂书《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等,共计七十五篇。竹书皆先秦科斗字。晋武帝命荀勖撰次,以为《中经》。原简早已不传。参阅《晋书.束晰传》﹑《荀勖传》。汲冢书
西晋武帝时,在汲郡(今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并出土的一批竹简古书。关于竹简出土的具体时间,传世文献中总共记有咸宁五年(即公元279年。见《晋书·武帝纪》 )、太康元年(280年。《春秋左传集解·后序》)、太康二年(《晋书·束皙传》)及太康八年(《尚书·咸有一德正义》)等四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