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部伎 立部伎是中国古代舞蹈,属于唐代宫廷乐舞之一。“殿庭宴用立奏”(《新唐书?礼乐志》)。在堂下(庭院、广场)表演。演出规模大,场面宏伟豪华。舞者多至180人,少则64人。其内容,除《太平乐》外,其余各部都是歌颂皇帝的武功与文德的。舞蹈继承、吸收了前代传统和民间形式。其中一些乐舞,如《破阵乐》等影响深远,流传中外,东传日本,名扬印度,《太平乐》采用的《狮子舞》,《圣寿乐》采用的《字舞》至今流传民间。晚唐,《立部伎》表演“百戏”杂技等。白居易《立部伎》诗:“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弄七丸,巨索,掉长竿。”表演《立部伎》节目的艺人技术水平不如《坐部伎》高。习《坐部伎》不成,改习《立部伎》,习《立部伎》又不成,则改习“雅乐”(白居易《立部伎》诗、《新唐书·礼乐志》)。依据《通典》、《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礼乐志》、《唐会要》、《乐府杂录》等有关记载,将《立部伎》各乐部的乐舞制度等。
立部伎的读音 立部伎的意思
拼音读音:lì bù jì]
汉字注音:ㄌㄧˋ ㄅㄨˋ ㄐㄧˋ
简繁字形:
基本解释
唐代宫廷燕乐之一。与坐部伎相对。
立部伎
立部伎是中国古代舞蹈,属于唐代宫廷乐舞之一。“殿庭宴用立奏”(《新唐书?礼乐志》)。在堂下(庭院、广场)表演。演出规模大,场面宏伟豪华。舞者多至180人,少则64人。其内容,除《太平乐》外,其余各部都是歌颂皇帝的武功与文德的。舞蹈继承、吸收了前代传统和民间形式。其中一些乐舞,如《破阵乐》等影响深远,流传中外,东传日本,名扬印度,《太平乐》采用的《狮子舞》,《圣寿乐》采用的《字舞》至今流传民间。晚唐,《立部伎》表演“百戏”杂技等。白居易《立部伎》诗:“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弄七丸,巨索,掉长竿。”表演《立部伎》节目的艺人技术水平不如《坐部伎》高。习《坐部伎》不成,改习《立部伎》,习《立部伎》又不成,则改习“雅乐”(白居易《立部伎》诗、《新唐书·礼乐志》)。依据《通典》、《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礼乐志》、《唐会要》、《乐府杂录》等有关记载,将《立部伎》各乐部的乐舞制度等。
“立部伎”的单字解释
【立字的详细解释】: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部字的详细解释】:1.部分;部位:内部。上部。胸部。局部。2.中央政府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比局、厅高):外交部。商务部。3.一般机关企业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编辑部。门市部。4.军队(连以上)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连部。司令部。5.指部队:率部突围。6.统辖;统率:所部。部领。7.a)用于书籍、影片等:两部字典。一部纪录片。三部电视剧。b)用于机器或车辆:一部机器。两部汽车。8.姓。
【伎字的详细解释】:[jì]1.技巧,才能:伎痒(人擅长某种技艺,一遇机会,急欲表现,好像皮肤发痒不能自忍,亦作“技痒”)。伎俩(liāng)。2.古代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qí]〔伎伎〕奔走的样子,如“鹿斯之奔,惟足伎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