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节的读音 符节的意思

符节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凭证)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 jié

“符节”的读音

拼音读音
[fú jié]
汉字注音:
ㄈㄨˊ ㄐㄧㄝ ˊ
简繁字形:
符節
是否常用:

“符节”的单字解释

】:1.符节:兵符。虎符(虎形的兵符)。2.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3.符合(多跟“相”或“不”合用):两个数目相符。他所说的与事实不符。4.道士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使鬼神、给人带来祸福:护身符。画了一张符。5.姓。
】:[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符节”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

辞典解释

符节  fú jié  ㄈㄨˊ ㄐㄧㄝˊ  

古代出入城门关卡的一种凭证。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各取其一,使用时相合以为凭。后指朝廷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为凭证。
《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
唐.元结〈舂陵行〉:「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形容相符合、吻合。
《孟子.离娄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网络解释

符节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凭证)

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符节”造句

我们的发现与1978年的一项研究,若合符节.

小快板的第三乐章用川流不息的十六分音符节奏,表现出一种活跃奔放的精神境界。

在古代,符节是调兵遣将的凭证.

卫子岭出示了郡守府的出关符节,说:“大叔,我是游学的士子,敢问这里是什么地方?”。

蒙面人揣度上官剑南出手,若合符节,知他心高气傲,不会一出手就是乾坤八式,定是百变无影神拳拳法。

授予符节和黄钺,作为加重将帅权力的标志。

方腊胸部内吸之势,和他这当胸一击配合得若合符节,丝丝入扣,快慢尺寸,实无厘毫之差。

况八阵之法,久失其传,圣制一新,稽之前闻,若合符节

那人料算蒙面人,若合符节,无不如意,其才智实是胜人一筹。

捧着太后亲赐符节,窦武以大将军身份领着夏门亭外百官,趋前跪拜道,此时已没有一个人敢小看年少的天子。

“符节”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