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 (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概述图片来源:
蔡邕的读音 蔡邕的意思
拼音读音:cài yōng]
汉字注音:ㄘㄞˋ ㄩㄥ
简繁字形:
辞典解释
蔡邕 cài yōng ㄘㄞˋ ㄩㄥ
人名。(西元132~192)字伯喈,东汉陈留人。博学,工辞章,天文、术数、书画、琴艺皆精,创飞白书,熹平四年,奏定六经文字,以隶书四十六碑立于太学门外,是为熹平石经。后董卓专政,累迁为左中郎将,故也称为「蔡中郎」。卓死,被王允所捕,死于狱中。著有《独断》、《蔡中郎集》。
德语 Cai Yong (Eig, Pers, 133 - 193)
法语 Cai Yong
蔡邕 (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概述图片来源:
“蔡邕”的单字解释
【蔡字的详细解释】:1.周朝国名,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后来迁到新蔡一带。2.姓。3.大龟:蓍蔡(占卜)。
【邕字的详细解释】:1.邕江,水名,在广西。2.广西南宁的别称。
“蔡邕”造句
蔡邕是东汉后期的文坛巨匠。他对于骈俪化的追求和探索,对六朝时的骈文创作有直接的启发意义。
首先,概括了蔡邕以来碑志文创作的基本结构形式,然后论述庾信在此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
文人就是文人,出口成章,他意思是蔡邕是旷世逸才,并且熟识两汉的事,应该让他继续修史,以为一代大典。
周宣王太史作籀书、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隶以及蔡邕以八分书写熹平石经等,是两周、秦、汉对当时流行字规范化而颁定的标准字样。
议郎蔡邕徙朔方,董卓闻其名而辟之,称疾不就。
蔡邕认为有些经籍中,由于俗儒穿凿附会,文字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而奏请正定这些经文。
“王公其不长世乎!”果然,蔡邕被杀以后不久,王允也被董卓余部砍下了脑袋。
等蔡邕走了之后,一向注重实干的卢植立马拉着郭嘉和戏忠这两个董璜口中可比拟“初汉三杰”。
蔡邕一待罪流放之人,打扰卫兄已经是有不妥,如何敢是有劳卫兄远迎?
维信有遇,自作才言,望周公吐哺握发,期蔡邕倒徙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