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的读音 螽斯的意思

螽斯 (昆虫纲动物)螽斯中国北方称其为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前喙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雄虫前翅具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具一对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足跗节4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 体长 10–50mm,多为圆柱形,略侧扁。头为下口式。触角一般长于体长。复眼 1 对,通常单眼不明显,少数种类单眼明显。咀嚼式口器,下颚须较长,分 5 节,下唇须 3 节。前胸背板发达,多为马鞍形,有的向后延伸,有的较短,通常前缘稍向前凸,后缘圆角形;有的沟后区隆起。中胸与后胸腹板有的较平,有的骨片隆起。前、中足为步行足,后足为跳跃足,足的背、腹面具刺和距。跗节 4 节,除露螽亚科外,第 1–2 跗节均具侧沟,有的具跗垫。

  • zhōng

“螽斯”的读音

拼音读音
[zhōng sī]
汉字注音:
ㄓㄨㄥ ㄙ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螽斯”的单字解释

】:〔螽斯〕昆虫。种类很多。体窄长,绿或褐色,触角细长,雄虫以翅摩擦发声,善跳跃。大多是植物害虫。
】:1.文言指示代词。这;这个;这里:斯人。生于斯。2.文言连词。于是;就。3.上古汉语指劈、砍:斧以斯之。

“螽斯”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螽斯 zhōngsī

[long-horned grasshopper] 绿色或褐色昆虫,善跳跃,吃农作物。雄的前翅有发声器,颤动翅膀能发声

辞典解释

螽斯  zhōng sī   ㄓㄨㄥ ㄙ  

直翅目螽斯科的泛称,约有三千种。体呈绿色、棕色或灰色,触角等于或超过体长,具长翅,生活于地面、矮草上或灌丛中。雄体鸣声来自覆翅互相摩擦。有草螽、尖头草螽和盾背螽斯等。

《诗经.周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或亦指祝子孙盛多之诗。首章二句为:「螽斯羽,诜诜兮。」螽,音终。螽斯,蝗属,能以股擦翅作声。

英语 katydid or long-horned grasshopper (family Tettigoniidae)​

德语 Laubheuschrecke (S)​

网络解释

螽斯 (昆虫纲动物)

螽斯中国北方称其为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前喙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雄虫前翅具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具一对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足跗节4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
体长 10–50mm,多为圆柱形,略侧扁。头为下口式。触角一般长于体长。复眼 1 对,通常单眼不明显,少数种类单眼明显。咀嚼式口器,下颚须较长,分 5 节,下唇须 3 节。前胸背板发达,多为马鞍形,有的向后延伸,有的较短,通常前缘稍向前凸,后缘圆角形;有的沟后区隆起。中胸与后胸腹板有的较平,有的骨片隆起。前、中足为步行足,后足为跳跃足,足的背、腹面具刺和距。跗节 4 节,除露螽亚科外,第 1–2 跗节均具侧沟,有的具跗垫。

“螽斯”造句

而其中,翠玉白菜的白,代表女子的纯洁,上面的两只螽斯则象征子孙绵延。

夜晚开花的植物则会勾来飞蛾、蟋蟀、螽斯和小型哺乳动物。

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螽斯雄性附腺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而类似甲壳虫和螽斯这样的昆虫,会在被攻击的时候使自己流血。但是这些极端措施的效果如何还并不为人所知。

螽斯趋声行为的定量分析表明,螽斯具有良好的方向听觉能力。

这种新发现昆虫与生活在中欧的一种螽斯科昆虫相似,但后者生活在桤木而非悬铃树上,而且身体上的红色较浅。

“鸠尾榫”介于螽斯和有毛茸茸天线般触须的蜘蛛之间,它们栖息在树林密得都无法下脚的星球上,所以只能靠像细小铁条的单腿到处蹦来蹦去。

而由此产生的成语“螽斯衍庆”便成了喜贺子孙满堂的吉祥语。

),属于直翅目、螽斯亚目、穴螽科,也叫灶马蟋,斑灶马。

白天开花的植物会招来鸟类、蜜蜂、蝴蝶和瓢虫;夜晚开花的植物则会勾来飞蛾、蟋蟀、螽斯和小型哺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