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的读音 龙山文化的意思
龙山文化 (铜石并用时期)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 龙
- 山
- 文
- 化
“龙山文化”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lóng shān wén huà]
- 汉字注音:
- ㄌㄨㄥˊ ㄕㄢ ㄨㄣˊ ㄏㄨㄚˋ
- 简繁字形:
- 龍山文化
- 是否常用:
- 否
“龙山文化”的单字解释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化】:[huà]1.变化;使变化:化脓。化名。化装。顽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为零。化悲痛为力量。2.感化:教化。潜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冻。化铁炉。太阳一出来,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烧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学:理化。化工。化肥。8.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缘。化斋。化了些米面来。[huā]同“花2”。
“龙山文化”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晚于仰韶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因而得名。龙山文化分布广,西起陕西,东至海滨,北达辽东半岛,南到江苏,包括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广大地区。龙山文化属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遗物中常有黑而亮的陶器,故又称黑陶文化。参阅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辞典解释
龙山文化 lóng shān wén huà ㄌㄨㄥˊ ㄕㄢ ㄨㄣˊ ㄏㄨㄚˋ 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参见「黑陶文化」条。
网络解释
龙山文化 (铜石并用时期)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造句
该遗址龙山文化创造者的族属应与著名的颛顼部族有密切的关系。
此具龙山文化晚期的“小巨人”遗骸的发现,为中国史前人类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宝贵的材料。
本文通过对龙山文化时代的人殉人祭遗存的考察,以探讨龙山文化时代的社会性质。
此具龙山文化晚期的“小巨人”遗骸的,为中国史前人类的“体质人类学”了宝贵的材料。
龙山文化中黑陶独特的“黑、薄、光、纽、挺”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高超的制陶技术、原始的尚黑观念、审美与实用结合的能动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徐堡城址是豫西北地区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大体上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唐虞时代。
到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稻作农业经济。
初步研究表明,该遗址具有以石家河文化为主体且受到龙山文化较强影响的边缘文化特征。
登封王城岗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晚期的大、小城基本是同时期修建而成,原本是一体的。
据考证,这里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迹象。
基本解释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晚于仰韶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因而得名。龙山文化分布广,西起陕西,东至海滨,北达辽东半岛,南到江苏,包括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广大地区。龙山文化属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遗物中常有黑而亮的陶器,故又称黑陶文化。参阅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辞典解释
龙山文化 lóng shān wén huà ㄌㄨㄥˊ ㄕㄢ ㄨㄣˊ ㄏㄨㄚˋ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参见「黑陶文化」条。
龙山文化 (铜石并用时期)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该遗址龙山文化创造者的族属应与著名的颛顼部族有密切的关系。
此具龙山文化晚期的“小巨人”遗骸的发现,为中国史前人类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宝贵的材料。
本文通过对龙山文化时代的人殉人祭遗存的考察,以探讨龙山文化时代的社会性质。
此具龙山文化晚期的“小巨人”遗骸的,为中国史前人类的“体质人类学”了宝贵的材料。
龙山文化中黑陶独特的“黑、薄、光、纽、挺”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高超的制陶技术、原始的尚黑观念、审美与实用结合的能动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徐堡城址是豫西北地区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大体上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唐虞时代。
到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稻作农业经济。
初步研究表明,该遗址具有以石家河文化为主体且受到龙山文化较强影响的边缘文化特征。
登封王城岗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晚期的大、小城基本是同时期修建而成,原本是一体的。
据考证,这里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