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字组词 烽的词语
烽字的常见组词有:烽火、烽烟、烽火台、烽燧、烽火樹、烽塵、烽煙、烽偵、賊烽、烽火相連、烽櫓、烽火館、烽區、烽火樓望、烽臺、舉烽、烽火臺、烽師、烽鼓不息、烽驛、烽邏、惊烽、烽侦、烽煙四起、連天烽火、烽火連年、烽柝、驚烽、邊烽、煙烽,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烽字的意思
fēng 烽火:烽燧。
烽火
烽火 fēnghuǒ(1)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2) ∶比喻战火或战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辞典解释烽火 fēng huǒ ㄈㄥ ㄏㄨㄛˇ 兵乱。 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近义词战火 2.狼烟﹑烟火古时军队用来示警、传递军情的烟火。 宋.陆游〈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词:「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英语 fire beacon (to give alarm)法语 feu d'alarme, guerre
烽烟
烽烟 fēngyān 烽火台报警之烟辞典解释烽烟 fēng yān ㄈㄥ ㄧㄢ 烽火燧烟,代称战争。 宋.欧阳修〈寄渭州王仲仪龙图〉诗:「威行四境烽烟断,响入千山号令传。」 清.王鹏运〈八声甘州.是男儿万里惯长征〉词:「只榆关东去,沙虫猿鹤,莽莽烽烟。」
烽火台
烽火台 fēnghuǒtái 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辞典解释烽火台 fēng huǒ tái ㄈㄥ ㄏㄨㄛˇ ㄊㄞˊ 古代用来点燃烟火以示警的建筑物。 《三国演义.第七三回》:「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
烽燧
烽燧 fēngsuì 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修烽燧。——《后汉书·光武帝下》南朝自 武昌至 京口,列置烽燧。——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辞典解释烽燧 fēng suì ㄈㄥ ㄙㄨㄟˋ 敌人来犯,燃火示警,夜间举火为烽,白天燔烟为燧。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 宋.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词:「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英语 fire beacon tower (used in frontier regions in former times to relay information about the enemy, using smoke by day and fire at night)德语 Signalfeuer
烽火樹
珊瑚树的别名。
烽塵
烽火和烟尘。借指战乱。
烽煙
烽烟 fēngyān 烽火台报警之烟辞典解释烽烟 fēng yān ㄈㄥ ㄧㄢ 烽火燧烟,代称战争。 宋.欧阳修〈寄渭州王仲仪龙图〉诗:「威行四境烽烟断,响入千山号令传。」 清.王鹏运〈八声甘州.是男儿万里惯长征〉词:「只榆关东去,沙虫猿鹤,莽莽烽烟。」 英语 fire beacon (used as alarm signal over long distance)法语 feu d'alarme
烽偵
1.指烽火台。
賊烽
贼寇进犯的战火。
烽火相連
辞典解释烽火相连 fēng huǒ xiāng lián ㄈㄥ ㄏㄨㄛˇ ㄒㄧㄤ ㄌㄧㄢˊ 本指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能相连续而不间断,后代则用来形容战火的蔓延。 汉.荀悦《前汉纪.卷一九.孝宣皇帝纪三》:「臣愚以为,其势自坏,今留屯田,地势平易,多高山野望之便,部曲相保,堑垒木樵,便兵饰弩,烽火相连,势足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大利。」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一折》:「临岐分别,一旦恩情成断绝,烽火相连,雁帖鱼书谁与传。」
烽櫓
举烽火的望楼。 辞典解释烽橹 fēng lǔ ㄈㄥ ㄌㄨˇ 警备敌人入侵的望楼。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是以板筑堆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
烽火館
辞典解释烽火馆 fēng huǒ guǎn ㄈㄥ ㄏㄨㄛˇ ㄍㄨㄢˇ 由清代福建福宁州霞浦县烽火门来台之班兵捐款兴建的会馆。在台南安平、澎湖马公皆有设置。唯马公的烽火馆今已拆毁,仅存古井一口,古碑两块。
烽區
1.设置烽堠警戒的地带。
烽火樓望
古代边防作为瞭望及烽燧报警用的建筑。
烽臺
1.即烽火台。
舉烽
1.燃点报警烽火。 2.见"举燧"。 辞典解释举烽 jǔ fēng ㄐㄩˇ ㄈㄥ 举起烽火。古代的一种军事示警信号设备。遇有敌兵入侵时,便在烽火台上燃烧薪草,通知警戒和救援。 《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
烽火臺
烽火台 fēnghuǒtái 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辞典解释烽火台 fēng huǒ tái ㄈㄥ ㄏㄨㄛˇ ㄊㄞˊ 古代用来点燃烟火以示警的建筑物。 《三国演义.第七三回》:「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
烽師
1.掌管烽火的官员。
烽鼓不息
烽驛
1.报边警的驿站。 2.借指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