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风大的四字词语

形容风大的四字词语:1. 狂风呼啸;2. 疯狂刮风;3. 狂风暴雨;4. 强风劲吹;5. 狂风怒吼;6. 狂风骤起;7. 大风呼啸;8. 狂风横扫;9. 狂风凛冽;10. 狂风肆虐;11. 狂风大作;12. 狂风卷起;13. 狂风不止;14. 狂风骤雨;15. 狂风猛吹;16. 狂风暴力;17. 狂风猛烈;18. 狂风呼啸而过;19. 狂风大吼;20. 狂风狂吹

大风大浪


大风大浪【解释】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出处】高阳《母子君臣》:“然而她到底是经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深知躲避不了的烦恼,只有昂起头来硬顶。”【近义词】狂风巨浪【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斗争激烈

大風大浪


【解释】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出处】高阳《母子君臣》:“然而她到底是经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深知躲避不了的烦恼,只有昂起头来硬顶。”【近义词】狂风巨浪【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斗争激烈

狂风骤雨


狂风骤雨【解释】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示例】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近义词】狂风暴雨【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狂風驟雨


【解释】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示例】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近义词】狂风暴雨【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风高


风高 风高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fēng gāo,意思是风大,风仪高超。

風高


风高 风高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fēng gāo,意思是风大,风仪高超。

大寒


大寒 (节气名词)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输电线路、水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马毛蝟磔


马毛蝟磔【解释】蝟,同“猬”。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出处】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示例】朔风朴面吹尘沙,~人影斜。 ◎清·蒲松龄《归途大风》诗

风长


风长 风长是汉语词汇,读音是fēng cháng,意思是风大。

礼义


礼义 礼义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ǐ yì,意思是礼法道义;同“礼仪”。出自①《诗经.卫风.氓序》:“礼义消亡,淫风大行。”

風長


风长 风长是汉语词汇,读音是fēng cháng,意思是风大。

禮義


礼义 礼义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ǐ yì,意思是礼法道义;同“礼仪”。出自①《诗经.卫风.氓序》:“礼义消亡,淫风大行。”

马毛猬磔


马毛猬磔【解释】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出处】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文觌武匿


文觌武匿【解释】艺文兴而武道隐。指尚文之风大盛。【出处】语出《国语·周语中》:“武不可觌,文不可匿。”

文覿武匿


【解释】艺文兴而武道隐。指尚文之风大盛。【出处】语出《国语·周语中》:“武不可觌,文不可匿。”

垓前


垓前 垓前,战地前,阵地前。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威风大,垓前马上一个将军坐,肩担著铁斧来也么。”又:“麄豪和尚,单身鏖战,勇如九里山混垓西楚霸。”

汝州风


汝州风 《中国风土谣谚释》说:宋时谚有:“汝、许、濮三大:汝州风,许州葱,濮州钟。”讲的是河南汝州的风大,许昌的葱大,濮阳的钟大。“汝州风”成为一个独立的词汇,收入《中国汉语大辞典》中。

狂风暴雨


狂风暴雨【解释】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示例】却遇了一阵~。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近义词】暴风骤雨、风雨如磐【反义词】和风细雨、风调雨顺【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天气、处境等

平巷


平巷 巷道轴线与矿体走向一致的水平巷道。为了区分不同的平巷,可根据服务范围和用途进一步命名。如:服务于阶段的平巷叫阶段平巷或阶段大巷,简称大巷,一个阶段一般有两条大巷,一条用于运输,叫运输大巷,一条用于回风,叫回风大巷;服务于矿体区段的平巷叫区段平巷,俗称顺槽,一个区段一般有两个区段平巷,一个用于运输,叫区段运输平巷,一个用于回风,叫区段回风平巷。服务于同一范围的巷道经常用巷道内的运输设备区分。如皮带大巷,轨道大巷等。

狂風暴雨


【解释】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示例】却遇了一阵~。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近义词】暴风骤雨、风雨如磐【反义词】和风细雨、风调雨顺【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天气、处境等

汝州風


汝州风 《中国风土谣谚释》说:宋时谚有:“汝、许、濮三大:汝州风,许州葱,濮州钟。”讲的是河南汝州的风大,许昌的葱大,濮阳的钟大。“汝州风”成为一个独立的词汇,收入《中国汉语大辞典》中。

風大浪高


辞典解释风大浪高  fēng dà làng gāo     风很大使浪打得高。本用来形容海面上的景色,引申为推动事物的力量大,所造成的声势也大。 如:「这种天气出海,风大浪高,要小心!」、「在广告上多用点心,风大浪高,相信销售情形会更好的。」

狂風大浪


辞典解释狂风大浪  kuáng fēng dà làng     汹涌猛烈的风浪。 如:「台风来时,海面上狂风大浪的,让人害怕。」比喻艰困的环境。 如:「他这一生中,经历过无数的狂风大浪。」

大车


大车 (汉语词汇)1、大车,泛指牲口拉的两轮或四轮车,特指大夫所乘之车。语出《诗·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毛传:“大车,大夫之车。” 2、大车,《诗经·王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盲风


盲风 大风。《礼记·月令》:“〔仲秋之月〕盲风至。”郑玄注:“盲风,疾风也。”孔颖达疏:“秦人谓疾风为盲风。”

大車


大车 (汉语词汇)1、大车,泛指牲口拉的两轮或四轮车,特指大夫所乘之车。语出《诗·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毛传:“大车,大夫之车。” 2、大车,《诗经·王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盲風


盲风 大风。《礼记·月令》:“〔仲秋之月〕盲风至。”郑玄注:“盲风,疾风也。”孔颖达疏:“秦人谓疾风为盲风。”

惊涛骇浪


惊涛骇浪【解释】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示例】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的小船里。 ◎叶圣陶《地动》【近义词】大风大浪【反义词】风平浪静【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波涛汹涌

驚濤駭浪


【解释】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示例】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的小船里。 ◎叶圣陶《地动》【近义词】大风大浪【反义词】风平浪静【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波涛汹涌

大少爷作风


大少爷作风 大少爷作风 dàshàoye zuòfēng[behavior of a spoilt boy;extravagant ways;style of life of pampered youngsters] 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青年男子的生活方式或习惯。

花卷


花卷 (面食)花卷是和包子、馒头类似的面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面食,经典很家常的主食,可以做成椒盐、麻酱、葱油等各种口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做法简单。将面制成薄片拌好作料后卷成半球状,蒸熟即可。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 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 从此,在民间既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诸葛亮创始的馒头,毕竟里面加上了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于是,后人便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成了馒头。而有馅的,则成为包子,捏有很多褶皱像花开一样的,就起名为“花卷”

花捲


花卷 (面食)花卷是和包子、馒头类似的面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面食,经典很家常的主食,可以做成椒盐、麻酱、葱油等各种口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做法简单。将面制成薄片拌好作料后卷成半球状,蒸熟即可。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 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 从此,在民间既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诸葛亮创始的馒头,毕竟里面加上了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于是,后人便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成了馒头。而有馅的,则成为包子,捏有很多褶皱像花开一样的,就起名为“花卷”

狂風大作


辞典解释狂风大作  kuáng fēng dà zuò     刮起疾遽猛烈的强风。 《三国演义.第一○回》:「两马相交,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皆乱,各自收兵。」

飞砂走石


飞砂走石【解释】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出处】唐·韩鄂《岁华纪丽·风》:“飞砂走石,风则从箕,月离于毕。”【示例】狂风大作,~,如同骤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0回【近义词】飞沙走石【反义词】风和日丽【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风力迅猛

飛砂走石


【解释】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出处】唐·韩鄂《岁华纪丽·风》:“飞砂走石,风则从箕,月离于毕。”【示例】狂风大作,~,如同骤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0回【近义词】飞沙走石【反义词】风和日丽【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风力迅猛

白浪掀天


白浪掀天【解释】掀:翻腾。形容风大浪高。【出处】唐·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放颠


放颠 fànɡ diān 放颠(放颠) 放纵颠狂。 唐 杜甫 《绝句》之九:“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宋 陆游 《夙兴弄笔偶书》诗:“春风不解嫌贫病,尚拟花前醉放颠。” 清 陈维崧 《贺新郎·自嘲》词:“高舘灯如绣,屈指筭、摄衣登座,放颠时有。” 郁达夫 《和刘大杰》:“愁无饘粥堪娱老,那有情怀再放颠。”

放顛


放颠 fànɡ diān 放颠(放颠) 放纵颠狂。 唐 杜甫 《绝句》之九:“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宋 陆游 《夙兴弄笔偶书》诗:“春风不解嫌贫病,尚拟花前醉放颠。” 清 陈维崧 《贺新郎·自嘲》词:“高馆灯如绣,屈指筭、摄衣登座,放颠时有。” 郁达夫 《和刘大杰》:“愁无?粥堪娱老,那有情怀再放颠。”

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State of Alaska)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东与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环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该州拥有全美20座最高山脉中的17座,6194米的麦金利峰是北美最高峰。世界上大多数活动冰川在阿州境内,其中最大的马拉斯皮纳冰川流域面积为5703km²。 州面积1,717,854km²,占全国面积的20%,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东南部与中南部为温带气候,全年气温约0℃~15℃;内陆为大陆型气候,夏季极昼时可达26℃,冬季极夜时可达-15℃;西部与西南部受洋流影响,寒冷风大;北极圈内为极地气候,气温全年处于零下。

陈古刺今


陈古刺今【解释】即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现实。【出处】《诗·王风·大车序》:“《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示例】若其隐辞寓意,虽~者,诗之乐之,皆无害也。 ◎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十七》

大散关


大散关 大散关(Sanguan Pass)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散关是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著有《书愤》其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死相


死相 死相:名词 死相:2016年电影作品 死相 (名词)(杂语)验人之死相,知善恶之生处,大小乘论之通说也。智度论曰:“恶业人风大先去故身动,火大先去故身热,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静,水大先去故身冷。”唯识论三曰:“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同述记四本曰:“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处恶趣别故。

通天河


通天河 (长江的河源段(青海玉树))通天河,长江源头干流河段。位于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自长江源当曲、沱沱河汇合点的治多县西部的囊极巴陇起,流经青海省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玉树市4县市,至青海省玉树州的玉树市区结古镇西巴塘河口为止,以下始称金沙江。 通天河自囊极巴陇算起,河长828公里;自源头算起,干流河长为1174公里,流域面积总计约14万平方公里。天然落差940米,平均流量每秒400立方米,年总径流量约130亿立方米,含沙量每立方米0.74克,河水清澈,水质优良,干流水力理论蕴藏量近300万千瓦。 传说,《西游记》中著名的过渡晒经的章节就发生在这里。 通天河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南岸支流水量较北岸支流为丰。通天河流域属高寒气候区,除高原东部边缘外,大部地区风大,气温低,空气稀薄,垂直差异很大,多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下段河谷地区,气候比较温和湿润。通天河两岸,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相当复杂,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草原牧场,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畜牧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前,除放牧外,只能在小块土地上种植青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区面积扩大,作物品种也有增加,先后试种小麦、蔬菜和各类瓜果都获得成功,产量也不断提高。通天河沿岸盛产沙金,河湖中鱼类资源丰富。 名片图:通天河下段江秦段

大散關


大散关 大散关(Sanguan Pass)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散关是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著有《书愤》其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陳古刺今


【解释】即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现实。【出处】《诗·王风·大车序》:“《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示例】若其隐辞寓意,虽~者,诗之乐之,皆无害也。 ◎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十七》

走石揚沙


辞典解释走石扬沙  zǒu shí yáng shā     形容风刮得非常狂暴。《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忽然狂风大作,走石扬沙,所斩之尸,皆跳起来。」也作「飞沙走石」。

罄控


罄控 qìng kòng ㄑㄧㄥˋ ㄎㄨㄙˋ 语出《诗·郑风·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毛 传:“骋马曰磬,止马曰控。”指驰马与控马。 清 赵翼 《行围即景·驰马》诗:“莫漫夸他罄控娴,正是庙谟驾驭熟。”

誓以皦日


誓以皦日【解释】指誓同生死,亲爱终生。【出处】语出《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上襄


上襄 犹上驾。马之最良者。《诗·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骖鴈行。” 郑玄 笺:“襄,驾也,上驾者,言为众马之最良也。”一说,犹言前驾。

景祥


景祥 景祥,(1062~1132),宋代临济宗僧。江西南丰人,俗姓傅。出家后历参名僧,嗣大沩慕哲之法。后闲居临川达十余年,五十四岁时,住隆兴泐潭宝峰,从学修行僧常达五千人,宗风大振。

马图


马图 马图(1450--1529),字道原,号瑞菴,彰德府林虑南流泉乡人(今河南林州),明朝列大夫沁州知州。 生平事迹: 成化庚子(1480年)举河南乡试,六次参加礼部会试。 弘治丙辰(1496年)授巴陵知县。赴任不办迎送,身体力行减轻徭赋趋利避害。当时知府张举感动涕零,称其为君子。 弘治巳未(1499年)改兴县知县。时县民喧嚣诉讼藐视公堂,官员无法约束乃至很少能为官届满。马图到任后推诚布泽,治除世恶以诫新究不发,最终居官七年。民风大变,改建当地文庙时,百姓踊跃出力捐物,耗材得当处置合度,建筑精美而民不劳。九年的任期届满,百姓置酒挽留,泣送遍野,后世立祠敬祀。 正德二年(1507)正值刘瑾篡政,马图改任东昌推官。任内裁抑适当,不畏豪横,开释冤狱。运官诬其卖行粮得侵盗罪,马图列举旧制才获免,因而遭刘瑾矫旨革罢,调官返回林虑。 正德五年(1510)瑾诛不久,有淮安流贼万人入境,守刘祥招募监徒前往擒拿。马图说:“监徒故海上群盗,惟熟自利,不任将舍城而出,难见深渊之鲸。”蝼蚁得制,守锐意邀功。都御史陶琰称赞其廉,晋沁州知州。州民朴直,开辟署后空地种茹自给,或旬不肉,后请致仕得允,两蒙恩进散官至朝列大夫。 马图著有《林县志》,包括俚语、家教、族谱、家祭、仪节等章节,合若干卷。

靈祐


辞典解释灵祐  líng yòu     唐代禅师的法号。俗姓赵。福州长谿(治所在今福建霞浦南)​人。沩仰宗的创始人之一。十五岁时,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二十三岁到江西参百丈怀海禅师。开悟后,奉怀海之命,前往人烟稀少的沩山(今湖南省宁乡县西)​开法。武宗法难时,暂充农民。大中初,湖南观察使裴休将他迎出,从此禅风大盛,僧众多达一千五百人。敕谥「大圆禅师」。

馬圖


马图 马图(1450--1529),字道原,号瑞庵,彰德府林虑南流泉乡人(今河南林州),明朝列大夫沁州知州。 生平事迹: 成化庚子(1480年)举河南乡试,六次参加礼部会试。 弘治丙辰(1496年)授巴陵知县。赴任不办迎送,身体力行减轻徭赋趋利避害。当时知府张举感动涕零,称其为君子。 弘治巳未(1499年)改兴县知县。时县民喧嚣诉讼藐视公堂,官员无法约束乃至很少能为官届满。马图到任后推诚布泽,治除世恶以诫新究不发,最终居官七年。民风大变,改建当地文庙时,百姓踊跃出力捐物,耗材得当处置合度,建筑精美而民不劳。九年的任期届满,百姓置酒挽留,泣送遍野,后世立祠敬祀。 正德二年(1507)正值刘瑾篡政,马图改任东昌推官。任内裁抑适当,不畏豪横,开释冤狱。运官诬其卖行粮得侵盗罪,马图列举旧制才获免,因而遭刘瑾矫旨革罢,调官返回林虑。 正德五年(1510)瑾诛不久,有淮安流贼万人入境,守刘祥招募监徒前往擒拿。马图说:“监徒故海上群盗,惟熟自利,不任将舍城而出,难见深渊之鲸。”蝼蚁得制,守锐意邀功。都御史陶琰称赞其廉,晋沁州知州。州民朴直,开辟署后空地种茹自给,或旬不肉,后请致仕得允,两蒙恩进散官至朝列大夫。 马图著有《林县志》,包括俚语、家教、族谱、家祭、仪节等章节,合若干卷。

颲颲


颲颲 山风大的样子。

宠辱不惊


宠辱不惊【解释】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乎。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出处】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示例】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近义词】置之度外【反义词】患得患失、宠辱若惊【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人豁达的性格

奇峭


奇峭 1.谓山势奇特峻峭。 2.谓笔墨雄健而不同流俗。 (1).谓山势奇特峻峭。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游阅古泉》:“山顶更觉奇峭,必有可喜可噩者,以足惫,不果往。” (2).谓笔墨雄健而不同流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李洞 ﹞送人归日东云:‘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 吴子华 深知之。” 《金史·赵秉文传》:“盖有司惟守格法,所取之文卑陋陈腐,苟合程度而已,稍有奇峭,即遭绌落,於是文风大衰。”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之七十:“他正因为要吃得住大题目,所以尚奇峭而不尚平钝,主宗 唐 而不言法 宋 。”

骗子手


骗子手 piàn zi shǒu ㄆㄧㄢˋ ㄗㄧ ㄕㄡˇ 骗子手(骗子手)  善于玩弄欺骗手段的人。 郭小川 《万里长江横渡》诗:“我们恰恰要在大风大浪中,清扫骗子手们死后的恶臭和生前的阴毒。” 袁鹰 《远方之歌·非洲孩子我朋友》:“什么‘真诚的友谊’,呸!地地道道的骗子手。”

智鑑


智鉴 (1105~1192)宋代曹洞宗僧。安徽滁州人,俗姓吴。世称雪窦智鉴禅师。初参长芦山真歇清了,甚为所重,后遁迹象山苦修,深夜开悟。乃复投天童宗珏,得嗣其法。绍兴二十四年(1154),住于栖真寺。其后历住定水院、香山、报恩寺。淳熙十一年(1184),住于雪窦山,四方来归,宗风大振,后退隐于寺之东庵。于绍熙三年示寂,世寿八十八。弟子有天童如净。(嘉泰普灯录卷十七、五灯会元卷十四、续传灯录卷三十)p5041 来自:【佛光大辞典】

智鉴


智鉴 (1105~1192)宋代曹洞宗僧。安徽滁州人,俗姓吴。世称雪窦智鉴禅师。初参长芦山真歇清了,甚为所重,后遁迹象山苦修,深夜开悟。乃复投天童宗珏,得嗣其法。绍兴二十四年(1154),住于栖真寺。其后历住定水院、香山、报恩寺。淳熙十一年(1184),住于雪窦山,四方来归,宗风大振,后退隐于寺之东庵。于绍熙三年示寂,世寿八十八。弟子有天童如净。(嘉泰普灯录卷十七、五灯会元卷十四、续传灯录卷三十)p5041 来自:【佛光大辞典】

不識廬山真面目


【解释】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示例】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 ◎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不识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