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色映山才到地”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宋代   苏辙

日色映山才到地”出自宋代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五绝句二首之二》, 诗句共7个字。

日色映山才到地,雪花铺草不曾消。
晴寒不及阴寒重,揽箧犹存未著貂。

诗句汉字解释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人苏辙所作,《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五绝句二首之二》。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日色映山才到地,
雪花铺草不曾消。
晴寒不及阴寒重,
揽箧犹存未著貂。

中文译文:
太阳的光辉照射着山地,
雪花覆盖的草地仍未融化。
晴朗的寒冷不及阴冷的沉重,
我怀中的行囊中还未放下貂皮。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苏辙奉使辽国(契丹)途中的情景。第一句描绘了太阳的光辉照射在山地上,暗示着他已经到达目的地。第二句写道雪花覆盖的草地尚未融化,表现了严寒的气候。第三句通过对比晴朗和阴冷的寒冷,暗示着阴冷更加刺骨。最后一句提到他怀中的行囊中还未放下貂皮,这可能是他在旅途中保暖的衣物,也可能是他尚未摆脱荣华富贵的束缚。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寒冷的感受,传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情绪和感受。首两句写景,以鲜明的形象展示了冰雪覆盖的草地和山地,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接下来的一句通过对比晴朗和阴冷,凸显了阴冷更加刺骨的特点,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寒冷氛围。最后一句则通过提到揽箧(行囊)中的貂皮,暗示了作者在旅途中仍然保留着一些奢侈品,这可能与他身份的高贵和世俗的束缚有关。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心情和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比,展示了作者对寒冷的体验,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中对奢华世俗的矛盾和反思。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qí wǔ jué jù èr shǒu zhī èr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五绝句二首之二
rì sè yìng shān cái dào dì, xuě huā pù cǎo bù céng xiāo.
日色映山才到地,雪花铺草不曾消。
qíng hán bù jí yīn hán zhòng, lǎn qiè yóu cún wèi zhe diāo.
晴寒不及阴寒重,揽箧犹存未著貂。

“日色映山才到地”平仄韵脚


拼音:rì sè yìng shān cái dào dì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网友评论



* “日色映山才到地”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日色映山才到地”出自苏辙的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五绝句二首之二》,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苏辙简介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