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换星移事已迷”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物换星移事已迷”出自明代刘基的《有感(七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ù huàn xīng yí shì yǐ mí,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全诗阅读

物换星移事已迷,重来旧处惑东西。
可怜如镜天边月,独照栖乌半夜啼。


诗词类型:

《有感(七首)》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有感(七首)》
朝代:明代
作者:刘基

译文:
物换星移事已迷,
重来旧处惑东西。
可怜如镜天边月,
独照栖乌半夜啼。

诗意:
这是一首明代刘基创作的七首《有感》之一的诗词。通过描绘物换星移、时光变迁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迷茫和困惑之情。他感叹岁月流转,万物变化,人们在重返旧地重新思考过往经历时,却仍然感到困扰和迷惑。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是寓意的,通过描绘天边的明月,将人生的迷惑与月亮的倒影相比,抒发了对人生追求和理想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化的思考。首句“物换星移事已迷”,以物换星移来形容岁月的变迁,意味着时间的推移和事物的更替,使人们感到迷茫和困惑。接下来的一句“重来旧处惑东西”,表明即便回到过去的地方,人们仍然面临着相同的困惑和迷惘。通过这种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化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诗的下半部分描绘了一幅月夜的景象,通过“可怜如镜天边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和理想的感慨。这里的“可怜”并非表示同情,而是指人们对月亮的景象感到敬畏和赞叹。月亮作为高挂天边的明亮之物,象征着理想和远大的目标。而“独照栖乌半夜啼”,则描绘了月光下孤独的乌鸦,在寂静的夜晚高唱,似乎也在借喻诗人孤寂的心境。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

《有感(七首)》刘基 拼音读音参考


yǒu gǎn qī shǒu
有感(七首)

wù huàn xīng yí shì yǐ mí, chóng lái jiù chù huò dōng xī.
物换星移事已迷,重来旧处惑东西。
kě lián rú jìng tiān biān yuè, dú zhào qī wū bàn yè tí.
可怜如镜天边月,独照栖乌半夜啼。

“物换星移事已迷”平仄韵脚


拼音:wù huàn xīng yí shì yǐ mí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网友评论



刘基

刘基头像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