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自堪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杨柳自堪攀”出自唐代杨炯的《折杨柳》,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áng liǔ zì kān pā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全诗阅读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
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
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诗词类型: 折杨柳

《折杨柳》杨炯 翻译、赏析和诗意


折杨柳: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
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
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中文译文:
折断杨柳枝,远离边境的旅人再也不回来。
秋天的容颜枯萎,别离的泪水损耗了红颜。
遥望断续的流星,心神飞驰向明亮的月门。
仓皇之间,杨柳枝自可供攀折,人们不知其所在。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境地带的离别情景,表达了离别带来的伤感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写杨柳的状态和自身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远离故土的士兵和远行者的关切和思念。

诗的开篇“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描述了边境地区的遥远和艰险,征人出征后再也没有归来,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离散和分别。接着,诗人描绘了秋天杨柳的凋零,将凋翠羽与别泪相互映衬,通过自然景观展示了人事离愁的深重。

诗的后两句“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通过使用夜空中的流星和明月引出了人们思念的对象(征人或远行者),同时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忧思。藁砧指的是古代传递消息的木牌,诗中的藁砧不知所踪,表达了诗人对征人行踪不明的焦虑和担忧。杨柳自堪攀则表达了无论何时何地,杨柳枝都为思念之人所留意、可供寄托的情感象征。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境地区的辛酸离别和壮志未酬,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远行者的关怀之情,使人产生共鸣。诗人运用简洁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表达了悲愁的主题,将人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将离别之情与自身的心绪相融合,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折杨柳》杨炯 拼音读音参考


shé yáng liǔ
折杨柳

biān dì yáo wú jí, zhēng rén qù bù hái.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
qiū róng diāo cuì yǔ, bié lèi sǔn hóng yán.
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wàng duàn liú xīng yì, xīn chí míng yuè guān.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
gǎo zhēn hé chǔ zài, yáng liǔ zì kān pān.
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杨柳自堪攀”平仄韵脚


拼音:yáng liǔ zì kān pān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网友评论


杨炯

杨炯头像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