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治易洞》苏轼 翻译及注释
诗词:《治易洞》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自昔遥闻太守高,
明爻象彖日忘劳。
洞中陈迹今如扫,
斯道何曾损一毛。
中文译文:
从古时起,远闻太守高明,
明亮的卦象日日勤劳。
洞中的迹象如今已被扫除,
这种道理又何曾有丝毫损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的,描绘了一个名为《治易洞》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洞中的历史迹象和道理的思考,表达了对太守高明的敬佩和对道理的理解。
首先,诗人提到了太守高明,称赞他的智慧和能力。"自昔遥闻太守高"表明这位太守的名声已经传扬开来,他的才能让人遥远地称赞。
接下来,诗人使用了易经中的术语,比如"明爻"和"象彖",来形容太守高明的行为。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经典,被用来推测吉凶和指导行为。"明爻"指的是爻辞明亮,表明太守的决策明晰清楚;"象彖"指的是卦象的解释,暗示太守对情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诗人通过这些比喻,赞美太守高明在治理中的聪明才智和敏锐洞察力。
然后,诗人描述了洞中的陈迹已经被扫除。这里的"洞"可以理解为太守的智慧和治理之道,"陈迹"则指已经过时的观念和方法。诗人表达了对太守高明的敬佩,认为他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和方法,不固守旧观念,将过时的东西扫除一空。
最后两句"斯道何曾损一毛"点明了洞中的道理并没有损失分毫。诗人认为太守高明的智慧和治理之道是千真万确的,没有任何损失。这也暗示了真理的本质是不变的,即使经历了时间的变迁,仍然保持着其价值和意义。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太守高明的敬佩和对道理的理解。通过对洞中的陈迹和道理的描绘,诗人强调了太守高明的智慧和道德修养,并传达了真理永恒不变的主题。这首诗展示了苏轼深邃的思考和对智慧的赞美,同时也呈现了他对时代精神和价值观的思考。
《治易洞》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zhì yì dòng
治易洞
zì xī yáo wén tài shǒu gāo, míng yáo xiàng tuàn rì wàng láo.
自昔遥闻太守高,明爻象彖日忘劳。
dòng zhōng chén jī jīn rú sǎo, sī dào hé zēng sǔn yī máo.
洞中陈迹今如扫,斯道何曾损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