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日雨》 苏辙

宋代 苏辙

一冬无雪麦方病,细雨迎春岁有望。
愁见积阴连甲子,复令父老念耕桑。
瘦田未足终年计,浊酒谁供清旦尝。
赖有真人不饥渴,闭门却扫但焚香。

分类: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甲子日雨》苏辙 翻译及注释

《甲子日雨》是苏辙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冬无雪麦方病,
细雨迎春岁有望。
愁见积阴连甲子,
复令父老念耕桑。
瘦田未足终年计,
浊酒谁供清旦尝。
赖有真人不饥渴,
闭门却扫但焚香。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农田之病、农民之苦以及对未来的期盼。诗人苏辙以细雨迎春的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于农田不雪、麦苗遭受病害的忧虑。他看到连续数十年的阴雨天气,使农田无法正常耕种,农民们因此面临着丰收不足的困境。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失去希望,他指出农民们仍然坚持着对于耕种的念想和期待。

赏析:
《甲子日雨》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农田之病和农民的困境,凸显了苏辙对农民命运的关切。诗中的“甲子”指的是一个六十年的周期,这里暗示了长时间的阴雨给农田带来的连绵不断的困境。诗人通过描写农田的病害和农民的辛苦,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农民阶层的艰辛生活。

诗中的“真人”指的是道家修行者,他们通过修炼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里诗人使用“真人”来暗示他对于超越物质困境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

整首诗抒发了苏辙对农民遭受困境的同情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农田的状况,以及对于真人的幻想,表达了对于社会公平和个人幸福的希冀。这首诗词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于社会命运的思考。

《甲子日雨》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jiǎ zǐ rì yǔ
甲子日雨

yī dōng wú xuě mài fāng bìng, xì yǔ yíng chūn suì yǒu wàng.
一冬无雪麦方病,细雨迎春岁有望。
chóu jiàn jī yīn lián jiǎ zǐ, fù lìng fù lǎo niàn gēng sāng.
愁见积阴连甲子,复令父老念耕桑。
shòu tián wèi zú zhōng nián jì, zhuó jiǔ shuí gōng qīng dàn cháng.
瘦田未足终年计,浊酒谁供清旦尝。
lài yǒu zhēn rén bù jī kě, bì mén què sǎo dàn fén xiāng.
赖有真人不饥渴,闭门却扫但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