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

辛弃疾

人言我不如公,酒频中。
更把平生湖海、问儿童。
千尺蔓。
云叶乱。
系长松。
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


诗词类型: 乌夜啼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人们说我不如公,常常饮酒。我更将自己的一生,问儿童。千尺蔓藤纷乱,云叶交错。我系在高耸的松树上。然而,我却笑着像一个困顿的老人一样,身陷其中。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辛弃疾内心的矛盾和思考。诗人自谦地说,人们认为他不如某个贵族或官员,所以他经常借酒消愁。然而,他反而把自己的心事向无忧无虑的儿童倾诉。蔓藤纷乱、云叶交错的形象,折射出他内心的纷乱和困惑。他把自己比作被缠绕在高耸松树上的藤蔓,但他仍然笑着,仿佛是一个衰老的人陷入困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隐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反思。诗中的对比表达了辛弃疾在社会地位和自我认知之间的矛盾。他承认自己不如公卿贵族,但又在儿童面前寻求心灵的慰藉。蔓藤和云叶的形象揭示了他内心的纷乱和迷茫,而高耸的松树象征着他的坚韧和执着。最后,他以自嘲的笑声面对自己的困境,表达出一种豁达和坦然的态度。

这首诗词展现了辛弃疾深刻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它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以及对比的手法,使诗意更加丰富。通过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辛弃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以及他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和坚持的精神。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辛弃疾 拼音读音参考


wū yè tí kuò zhī jiàn hé, fù yòng qián yùn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

rén yán wǒ bù rú gōng, jiǔ pín zhōng.
人言我不如公,酒频中。
gèng bǎ píng shēng hú hǎi wèn ér tóng.
更把平生湖海、问儿童。
qiān chǐ màn.
千尺蔓。
yún yè luàn.
云叶乱。
xì cháng sōng.
系长松。
què xiào yī shēn chán rào shì shuāi wēng.
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

网友评论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头像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