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丝丝梅雨湿榴花,处处钗符袅鬓鸦。醉听画楼思远曲,艾枝簪满碧巾纱。
春风吹动漏声残,醉后归来独倚阑。雨湿落花飞不去,乱红粘满石棋盘。
避世移家入乱山,松风杉雨打窗寒。床头一卷麻衣易,自点松明尽夜看。
山花幽草自成春,深入仙源欲避秦。地僻不知南北事,相逢尽是种桃人。
金波滟滟日煇煇,绿树牵风晒柳丝。湖阔翠禽飞不过,浮荷叶上立多时。
云气不分明,天阴忽又晴。喜凉溪鹊浴,知雨沼蛙呜。仙药黄精饭,斋蔬白蕈羹。惜春吟未就,闲踏落花行。
词入秦楼唱至今,夜魂应共水仙吟。坟前几树桃花月,照得风流不死心。
井气蒸云湿石栏,白头道士自烧丹。开门风带琴声出,一阵松花满醮坛。
桂香吹老月中秋,人在西风雁过楼。半夜枕寒清梦断,银河影挂玉帘钩。
天风吹断树飘声,耳洗灵泉得隐名。流到元嘉河路变,宋时恐失晋时清。
桃花落尽杏花嫣,碧港红沉水底天。山雨忽晴风亦退,钓鱼人在小湖船。
草庐梦醒旧南阳,万事灰心笑一场。齿漱石泉消酒渴,手挼草药染衣香。菊花夜白因添月,柿叶秋红不是霜。大鸦今时无问字,天风时到响琴床。
酒阑歌罢翠帘遮,午夜乌啼月未斜。多少断云心上事,结成香梦是梨花。
欲买寒江载月船,床头金尽却谁怜。客囊空有诗千首,难向红楼当酒钱。
雪玉层层映翠微,蜀王心事此花知。染红不到枝头上,想是啼鹃血尽时。
日日妆楼望雁回,雁回郎不寄书来。谁知别后身宽窄,欲送寒衣未敢裁。
不眠行绕石池吟,月色如银夜正深。山路无风枯叶静,时闻露滴响空林。
竹丝篮里白鱼肥,日落江头换酒归。只恐明朝江雪冻,老妻连夜补簑衣。
野棠开后忽飞来,又趁秋风海上回。到国依栖应有梦,巢空月落旧楼台。
劫灰飞出祖龙宫,六国强吞总是空。独有椒兰香不散,春风移过草花中。
吹笛何人在小楼,夜深不下玉帘钩。凉风敲落梧桐叶,片片飞来尽是秋。
水路随山转,溪晴踏软沙。斜阳晒鱼网,疏竹露人家。行蟹上枯岸,饥禽衔落花。老翁分石坐,闲话到桑麻。
阑干曲曲柳阴阴,路积残红半指深。却谢多情双燕子,飞来飞去说春心。
同心难结绣云长,红玉沉泥草亦香。娇魄年年寒食节,定应湖上作鸳鸯。
安罢储宫便又回,商山高卧白云堆。刘家大家虽能定,也堕留侯计出来。
银台香露洗金户,玉佩飘飘醉欲飞。想是龙宫春宴罢,凌波归早湿绡衣。
一派宫商石壁中,此腔不与世人同。分明水府真韶乐,几换兴亡曲未终。
羽书飞报南州捷,百万戎师尽转官。豪杰危中成事易,规模狭处济时难。云生杀气雕旗暗,风肃军声虎帐寒。何日山河□□□,□□□□旧衣冠。
炎州分得冰花脑,来伴湘波六月凉。醉折一枝簪鬓睡,晓来印却枕痕香。
檐雨筛珠响未休,梅黄天色淡于秋。虫依草褥墙腰语,鱼弄荷钱水面游。浸酒药苗重石甕,湿书松气入山楼。晚晴闲趁渔人去,学把丝竿坐钓舟。
赤阑桥上路,几度卜归期。流水无休日,行人有老时。潮来江势逆,月出海门迟。风顺轻舟快,蒲帆尽夜吹。
梨花魂醉草伤秋,玉笛霓裳事已休。谁信一勾罗袜内,能藏天宝许多愁。
断阶露草湿鸣蛩,桐树凉生落叶中。月上小楼人未睡,曲栏敲遍倚西风。
发影明寒镜,萧萧亦自怜。故人难会面,行客又经年。晴雪添崖瀑,春云杂晓烟。相思有书札,写尽夜灯前。
逢春娇病鬓蓬忪,偷拆郎书读未终。蓦地人来无语答,含羞满面发潮红。
叫入青云忆弟兄,影随双翮见分明。黄昏独过秋江上,自拣芦花歇又惊。
芙蓉十里媚薰风,岸上花开水底红。认得孤山旧游处,酒旗摇飏树云中。
月冷碧云笼野水,棱棱瘦耸吟肩起。一天寒气湿衣裳,人在石桥香影里。
晴昼软风春草香,绿窗人困日初长。双双燕子飞无力,低傍花阴一带凉。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