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策的读音 三十六策的意思

三十六策 三十六策,读音sān shí liù cè,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三十六计,出处元 方回 《记游自次前韵》。

  • sān
  • shí
  • liù

“三十六策”的读音

拼音读音
[sān shí liù cè]
汉字注音:
ㄙㄢ ㄕˊ ㄌㄧㄨˋ ㄘㄜ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三十六策”的单字解释

】: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liù]1.数目。五加一的和。2.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lù]用于地名,如六安(在安徽)。
】:1.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策。2.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策。策问。3.我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跟“筹”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诀写在上面以计算乘除和开平方。4.计谋;办法:上策。献策。束手无策。5.谋划;筹划:策反。策应。6.姓。7.古代赶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马的身体,使它向前跑。8.用策赶马:鞭策。策马前进。9.拐杖:扶策而行。

“三十六策”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犹言三十六计。

网络解释

三十六策

三十六策,读音sān shí liù cè,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三十六计,出处元 方回 《记游自次前韵》。

“三十六策”造句

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南齐书》里载有“三十六策,走为上策”的语句,清朝天地会一组织刊印的《洪门志》书里记载有“三十六着”的名称,但无具体内容。

张晓鸿说,“三十六计”一语,源于三十六策,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豕突狼奔逃之夭夭望风而逃闻风而逃无影无踪。

“檀公(指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同时,人们又把王敬则的歪曲之词,形成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策,走为上策’、‘三十六着,走为上着’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