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大鼓 jīngyùn dàgǔ
[story-telling in Beijing dialect with drum accompaniment] 中国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京、津等地。由木板大鼓与清音子弟书合流,并吸收戏曲、其它说唱艺术发展而成。唱腔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属板腔体结构。一人站唱,自操鼓、板司节奏,另以三弦、四胡伴奏。只有短段曲目
流行于我国河北、东北、华东地区的一种曲艺。以木板大鼓结合清音子弟书,并吸收平剧、梆子及其他说唱艺术等发展而成。起初多演唱长篇,后主要演唱短篇,只唱不说。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唱腔主要有起板、平腔、快板等。一人演唱,自击鼓、板,以三弦、四胡、琵琶等为伴奏乐器。因自清代起流行于北平、天津二地,故也称为「京津大鼓」。
【京字的详细解释】:1.国家的首都:京城。京都。2.北京的简称:京广线。3.京族。4.古代数目。指一千万。
【大字的详细解释】:[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鼓字的详细解释】: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