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四境未开化的民族。
《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母亲夷狄,以疏其属。」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阴浊用事底时节,夷狄陆梁,小人得志。」
英语 non-Han tribes in the east and north of ancient China, barbarians
德语 Barbar (S)
【夷字的详细解释】:1.平坦;平安:化险为夷。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夷弹。夷为平地。3.灭掉;杀尽:夷灭。夷族。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夷。四夷。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夷情。华夷杂处。6.姓。
【狄字的详细解释】:1.我国古代称北方的民族。2.姓。
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车不通,人迹罕至。
务必使四方夷狄不敢小视中国,乱臣贼子不敢窥测神器。刘彻
反对地圆说者,常以夷狄之不可信,而抹煞了传教士所传播的讯息。
本文认为蒙元统治者“华夷有别”与“内华夏、外夷狄”的偏见比较淡薄,对边疆少数民族较少歧视。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孔子
在第一次**战争及战后签约活动中,传统的“夷狄”观念对清政府的影响随处可见。
夷狄之地,又何足烦汗马之劳呢?诗经说,王道守信,则远夷来服。
内穷侈靡,外攘夷狄,天下萧然,财力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