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鼓而攻之的读音 鳴鼓而攻之的意思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鳴
- 鼓
- 而
- 攻
- 之
“鳴鼓而攻之”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 汉字注音:
- 简繁字形:
- 鸣鼓而攻之
- 是否常用:
- 是
“鳴鼓而攻之”的单字解释
【鳴】:同“鸣”。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攻】:1.攻打;进攻(跟“守”相对):围攻。攻城。能攻能守。攻下敌人的桥头堡。2.对别人的过失、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群起而攻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3.致力研究;学习:专攻。一门心思攻外语。4.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鳴鼓而攻之”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鸣鼓而攻之 mínggǔ ér gōng zhī
[convict and denounce in public] 指宣布罪状,加以声讨
网络解释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基本解释
鸣鼓而攻之 mínggǔ ér gōng zhī
[convict and denounce in public] 指宣布罪状,加以声讨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鳴鼓而攻之”的相关词语
鳴鏑
鳴聲
鳴禽
龍躍鳳鳴
鳴鳳
轟鳴
鳴謝
鳴鞭
鳴鼓而攻之
鳴冤
鳴金
鳴笛
鳴叫
鳴鑼開道
鳴不平
鳴放
鳴飆
鳴璣
鳴蹕
鳴灘
鼓励
鼓舞
鼓吹
鼓掌
锣鼓
鼓动
紧锣密鼓
大鼓
大张旗鼓
鼓噪
欢欣鼓舞
鼓词
鼓劲
鼓楼
腰鼓
花鼓
鼓乐
打鼓
铜鼓
一鼓作气
而且
然而
从而
因而
反而
而已
进而
而后
时而
而今
脱颖而出
幸而
忽而
继而
不约而同
可想而知
应运而生
既而
自然而然
显而易见
进攻
攻击
攻关
攻坚
攻克
围攻
攻势
主攻
攻读
攻坚战
反攻
攻打
攻占
强攻
猛攻
攻防
夹攻
快攻
攻陷
专攻
之后
之前
之外
总之
不正之风
当务之急
反之
行之有效
来之不易
后顾之忧
百分之百
丝绸之路
除此之外
有识之士
必由之路
持之以恒
久而久之
一席之地
总而言之
所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