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余方痛海上元夕之习,邓中甫适和易安词至,遂以其事吊之·)》

刘辰翁

灯舫华星,崖山矴口,官军围处。
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
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
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
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似添恻楚。
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去岁去。
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


诗词类型: 永遇乐

《永遇乐(余方痛海上元夕之习,邓中甫适和易安词至,遂以其事吊之·)》刘辰翁 翻译、赏析和诗意


《永遇乐(余方痛海上元夕之习,邓中甫适和易安词至,遂以其事吊之·)》是宋代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灯船像华丽的星星,崖山像一只猴子张着嘴巴,官军围攻的地方。
明亮的月亮圆满,银花的火焰短暂,春天的事情就这样匆匆过去。
麟洲的水很浅,鳌山的流水飘荡,忧愁就像汨罗江上的夜雨。
还记得,美好的时光和景色,当时在邺城下的仙侣。
如今无奈,正月正月十五的元夕,把月亮看得像是十五。
在小庙里看灯,团街上转动鼓,总是增添了一丝伤感。
传来柑子袖子的凉意,吹响了藜蒲漏尽的声音,又见岁月来来去去。
还记得,弓弯一句话,像是虞美人在说话。

诗意和赏析:
《永遇乐》描绘了一个元夕之夜的景象,以及主人公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元夕夜景、灯火和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相结合,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逝去岁月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灯船、崖山、官军围攻等景物,通过形象的描绘,烘托出元夕夜晚的繁华和喧闹氛围。而明亮的月亮、银花的短暂火焰,则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人生的转瞬即逝。

诗中的麟洲、鳌山、汨罗夜雨等景物,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迷茫。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暗示了作者心境的平静和流动。而忧愁如同汨罗夜雨,意味着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诗中的邺城下仙侣、小庙看灯、团街转鼓,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和景色的回忆。然而,如今时光已逝,作者无奈地面对着元夕夜晚,心中的伤感愈发浓烈。

诗中的柑袖冷、吹藜漏尽,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岁月消逝的感慨。柑袖冷意味着离别和凄凉,藜蒲漏尽则象征岁月的逝去。

最后一句“弓弯一句,似虞兮语”,以虞美人的传说作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元夕之夜为背景,通过对景物、情感和意象的描绘,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个富有诗意和情感的景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起伏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引发人们对人生短暂和岁月流转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感悟。

《永遇乐(余方痛海上元夕之习,邓中甫适和易安词至,遂以其事吊之·)》刘辰翁 拼音读音参考


yǒng yù lè yú fāng tòng hǎi shàng yuán xī zhī xí, dèng zhōng fǔ shì hé yì ān cí zhì, suì yǐ qí shì diào zhī
永遇乐(余方痛海上元夕之习,邓中甫适和易安词至,遂以其事吊之·)

dēng fǎng huá xīng, yá shān dìng kǒu, guān jūn wéi chù.
灯舫华星,崖山矴口,官军围处。
bì yuè huī yuán, yín huā yàn duǎn, chūn shì jù rú xǔ.
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
lín zhōu qīng qiǎn, áo shān liú bō, chóu shì mì luó yè yǔ.
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
hái zhī dào, liáng chén měi jǐng, dāng shí yè xià xiān lǚ.
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
ér jīn wú nài, yuán zhèng yuán xī, bǎ shì yuè cháo shí wǔ.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
xiǎo miào kàn dēng, tuán jiē zhuàn gǔ, zǒng shì tiān cè chǔ.
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似添恻楚。
chuán gān xiù lěng, chuī lí lòu jìn, yòu jiàn suì lái qù suì qù.
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去岁去。
kōng yóu jì, gōng wān yī jù, shì yú xī yǔ.
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

网友评论


刘辰翁简介

刘辰翁头像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