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白发岂有情,贵贱同日生。二轮不暂驻,似趁长安程。前堂吹参差,不作缑山声。后园植木槿,月照无馀英。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仲尼亦为土,鲁人焉敢耕。
清秋新霁与君同,江上高楼倚碧空。酒尽露零宾客散,更更更漏月明中。
促织灯下吟,灯光冷于水。乡魂坐中去,倚壁身如死。求名为骨肉,骨肉万馀里。富贵在何时,离别今如此。出门长叹息,月白西风起。
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栖禽未分散,落月照古城。莫羡居者闲,溪边人已耕。
君嫌邻女丑,取妇他乡县。料嫁与君人,亦为邻所贱。菖蒲花可贵,只为人难见。
城南征战多,城北无饥鸦。白骨马蹄下,谁言皆有家。城前水声苦,倏忽流万古。莫争城外地,城里有闲土。
勒兵辽水边,风急卷旌旃。绝塞阴无草,平沙去尽天。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圣代书青史,当时破虏年。
学古既到古,反求鉴者难。见诗未识君,疑生建安前。海畔岂无家,终难成故山。得失虽由命,世途多险艰。
江水灌稻田,饥年稻亦熟。舟中爱桑麻,日午因成宿。相承几十代,居止连茅屋。四邻不相离,安肯去骨肉。书生说太苦,客路常在目。纵使富贵还,交亲几坟绿。
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路傍见花发,似妾初嫁时。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新人应笑此,何如画蛾眉。昨日惜红颜,今日畏老迟。良媒去不远,此恨今告谁。
醉卧芳草间,酒醒日落后。壶觞半倾覆,客去应已久。不记折花时,何得花在手。
半夜山雨过,起来满山月。落尽醉处花,荒沟水决决。怆然惜春去,似与故人别。谁遣我多情,壮年无鬓发。
肯时玉为宝,昆山过不得。今时玉为尘,昆山入中国。白玉尚如尘,谁肯爱金银。
蒲帆出浦去,但见浦边树。不如马行郎,马迹犹在路。大舟不相载,买宅令委住。莫道留金多,本非爱郎富。
铙管随征旆,高秋上远巴。白波连雾雨,青壁断蒹葭。凭几双瞳静,登楼万井斜。政成知俗变,当应画轮车。
到处逢人求至药,几回染了又成丝。素丝易染髭难染,墨翟当年合泣髭。
未栉凭栏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
顷年曾住此中来,今日重游事可哀。忆得几家欢宴处,家家家业尽成灰。
一别杜陵归未期,只凭魂梦接亲知。近来欲睡兼难睡,夜夜夜深闻子规。几岁干戈阻路岐,忆山心切与心违。时难何处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归。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举世爱嘉树,此树何人识。清秋远山意,偶向亭际得。奇柯交若斗,珍叶密如织。尘中尚青葱,更想尘外色。所宜巢三鸟,影入瑶池碧。移根岂无时,一问紫烟客。
严寒动八荒,刺刺无休时。阳乌不自暖,雪压扶桑枝。岁暮寒益壮,青春安得归。朔雁到南海,越禽何处飞。谁言贫士叹,不为身无衣。
御泉长绕凤凰楼,只是恩波别处流。闲揲舞衣归未得,夜来砧杵六宫秋。
两曜无停驭,蓬壶应有墓。何况北邙山,只近市朝路。大恢生死网,飞走无逃处。白发忽已新,红颜岂如故。
久客心易足,主人有馀力。如何昨宵梦,到晓家山色。南音入谁耳,曲尽头自白。
同家楚天南,相识秦云西。古来悬弧义,岂顾子与妻。携手践名场,正遇公道开。君荣我虽黜,感恩同所怀。
宫兰非瑶草,安得春长在。回首春又归,翠华不能待。悲风生辇路,山川寂已晦。边恨在行人,行人无尽岁。
自君入城市,北邙无新坟。始信壶中药,不落白杨根。如何忽告归,蕣华还笑人。玉笙无遗音,怅望缑岭云。
出门羡他人,奔走如得涂。翻思他人意,与我或不殊。以兹聊自安,默默行九衢。生计逐羸马,每出似移居。
十年梦相识,一觏俄远别。征驾在我傍,草草意难说。君居洞庭日,诗句满魏阙。如何万里来,青桂看人折。
天作冯叟居,山僧尚嫌僻。开门因两树,结宇倚翠壁。溪南有微径,时遇采芝客。往往白云生,对面千里隔。
饥啄空城土,莫近太仓粟。一粒未充肠,却入公子腹。且吊城上骨,几曾害尔族。不闻庄辛语,今日寒芜绿。
朗朗山月出,尘中事由生。人心虽不闲,九陌夜无行。学古以求闻,有如石上耕。齐姜早作妇,岂识闺中情。
九陌槐叶尽,青春在豪家。娇莺不出城,长宿庭上花。高楼登夜半,已见南山多。恩深势自然,不是爱骄奢。
勾践饮胆日,吴酒正满杯。笙歌入海云,声自姑苏来。西施舞初罢,侍儿整金钗。众女不敢妒,自比泉下泥。越鼓声腾腾,吴天隔尘埃。难将甬东地,更学会稽栖。霸迹一朝尽,草中棠梨开。
弓剑不自行,难引河湟思。将军半夜饮,十里闻歌吹。高门几世宅,舞袖仍新赐。谁遣一书来,灯前问边事。
终南苍翠好,未必如故山。心期在荣名,三载居长安。昔蒙大雅匠,勉我工五言。业成时不重,辛苦只自怜。
宿雨洗秦树,旧花如新开。池边草未干,日照人马来。马蹄踏流水,渐渐成尘埃。鸳鸯不敢下,飞绕岸东西。此地喧仍旧,归人亦满街。
城南征战多,城北无饥鸦。白骨马蹄下,谁言皆有家。城前水声苦,倏忽流万古。莫争城外城,城里终闲土。
刘驾,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归越中。时国家承平,献乐府十章,帝甚悦。累历达官,终国子博士。其诗敢于抨击统治阶级的腐化昏庸,能够反映民间疾苦。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